“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站在升级为国家高新区10周年的新起点,面对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叩门,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勇挑重担,创新大平台、敢闯新路径,全力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让科技引擎产生澎湃动能,关键在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去年10月,宁波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两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之一。这是继成为“中国制造2025”全国首个试点示范城市之后,宁波市肩负的又一项国家使命。
作为宁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科技服务业全要素聚集的高地、创新创业的策源地,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当仁不让、义不容辞地成为这一使命担当的“排头兵”。
宁波高新区“黄金三招”,让科技成果在园区落地生金。
第一招:创新大平台,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
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集成政府、科研院校、企业等资源,在省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全力打造多层次、成体系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线上线下互通,“科技大市场”引领全新转化模式。落户在宁波高新区研发园的宁波科技大市场可以让需求双方像上淘宝一样进行科技成果的信息互动、买卖交易。在这里,科研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发布最新科技成果,企业有科技难题可以“挂牌悬赏”,捅破“窗户纸”的需求双方在这里便捷对接、联姻。
政府主导,整合大院大所资源的科研转化平台。新材料是宁波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针对其门槛高、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等特点,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创新办法,“撮合”产学研三方资源互补,先后建立了国内首个新材料产学研孵化平台———宁波新材料众创空间;聚合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科院材料所,共建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国际智造社区、新材料产业加速器等科技创新转化平台加速推进。
企业牵头,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化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平台。在宁波高新区,企业正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体。截至2016年年底,园区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园区企业研究院总数达15家,其中,省级9家、市级1家;新认定区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1家,推荐上报市级工程中心9家,市级及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将超过60家。
发展创客空间,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截至目前,宁波高新区已集聚各类创客服务机构30余个,累计引进集聚了甬烯高性能材料研发中心、清华大学膜法水处理技术产业化项目等300余家(个),集聚各类创客1800余人,约占全市的1/4;兑现众创空间各类补助1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