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元背后的镇江经济转型升级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9-09

  “近1.5亿元的扶持资金,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而言,直接撬动作用可能有限。但透过100多个项目获上级专项资金扶持,却能看到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已进入‘繁花点点’的佳境,这是更大的喜讯。”市经信委主任卜晓放认为,项目获扶持,更该看重的是“钱外效应”。

  卜晓放分析,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家及各级政府更加注重通过各类专项资金,扶持企业乃至引导经济发展。这些专项资金的设立初衷和具体投向,蕴含着当前经济发展新的理念和思路,代表了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要求。因此,项目与专项扶持“合拍”,背后是转型升级“正确”。

  以恒神获得的国家工业强基工程专项资金为例,该专项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任务,明确要在工业经济重点领域,实施包括重点突破40种左右标志性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在内的“一揽子”突破行动。透过这一专项,“中国制造”奔向“2025”的“路线图”清晰可见。

  而获得该专项扶持的镇江项目,的确也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升级方向。如恒神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国产碳纤维产业基础薄弱、应用水平不高但需求极广的实际,通过制定各行业碳纤维材料应用技术标准体系、提供碳纤维材料生产试制服务等方式,实现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复合材料制造单位和用户的有效对接,从而加快碳纤维材料的应用推广,对于提升我国材料工业水平极具“强基意义”。

  从127个获专项扶持项目的面上看,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势头更明显。如市区获得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53个项目中,恒顺的5万吨黄酒、料酒灌装生产线技改项目,因为制造装备升级获得资金;中船瓦锡兰的智能工厂项目,由于互联网化提升得到支持;润模汽车的新车型检测定制服务项目,因为发展服务型制造受到专项青睐……“镇江制造”正从不同方向由多条路径往产业中高端迈进。

  事实上,从对接和申报上级专项资金中加快转型升级,不仅发生在经信领域。在发改条线,上半年我市已有13个项目,先后获得两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总金额达11.17亿元。项目涉及民生改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竞争力提升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整个经济的稳增长、补短板、促转型要求。而为了与上级引导扶持政策对接,市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今年已组织企业举办多场政策对接活动。

  市发改委主任殷国兴说,在全市“六个年”部署中,“创新转型提速年”排在首位。“上级专项资金代表着‘天线’,企业及项目意味着‘地气’,通过‘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加速创新转型,是我市推动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