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要担当“先行示范”的新使命,就必须创新高质量发展经济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要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主阵地的作为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要素配置为重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这一年多来,光明区强力推进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全面提效,正是深圳经济创新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最鲜活的写照。
光明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画卷已徐徐展开
8月24日,位于光明区光侨路以东、公常路以北,连片崛起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迎来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和航空航天学院1112名学生。25日,智能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材料学院共1234名学生入驻。师生入驻给深圳校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标志着深圳校区建设发展进入新起点。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继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工程于2018年6月12日开工建设,距离今天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如今,从运动场外极目远眺,七栋落成的崭新的学生宿舍楼并排而立,在蓝天白云红花映衬下分外靓丽。深圳校区建设完成后,将建有20余个院系,可容纳2万名学生在校区内学习和生活。
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在以连绵青山为背景的新陂头河右岸,新湖街道圳园路一侧,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天安云谷项目现场,塔吊林立、钩机挥舞,天泵、起重机等正在有序作业,建筑工人们在钢筋架子之间往来穿梭,一派繁忙。热气蒸腾的施工现场,昭示着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恢弘画卷已徐徐展开。
光明云谷项目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680万平方米,是光明科学城科教融合集群与光明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科学城一并规划,同步建设,全力打造科学城综合配套区,项目涵盖科技研发、健康医疗、绿色生态等核心产业及配套功能,集产业研发、办公、商业、居住、教育、医疗及综合服务配套于一体。
云谷一期项目总经理王卫星介绍,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8到10年,建成后预计片区将引入超过6000家科技及服务类企业入驻,税收超过120亿元,服务超过15万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