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后到元宵节是外乡人集中返沪的日子。有人是为了生存,有人则怀揣梦想……资料显示,每年春节,平均有14.5%、15.7%和14%的人离开北、上、广、深,从此留在家乡。定位于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上海,如何吸引创业者?记者找到了已经返沪的创业者,创业氛围好、规则意识强、重契约精神屡屡被提及。此外,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及规范的用人保障,也是吸引外来创业者“扎根”上海的理由。
创业不是一条单行线
大年初五,上海有雨。长宁中山公园一带不少写字楼大门紧闭,街边的餐饮小店也还拉着铁门帘。离春节长假结束还有两天,90后创业者刘泽龙已经从厦门老家回到了上海,联络合作伙伴、拜访行业前辈。
“如果我之前没有出来创业过,可能只是一家企业的普通员工。现在,我借助之前的经历和人脉、资源,在职场上可能比同龄人上升得更快。”90后创业者刘泽龙说,去年他的农机服务项目“帮农忙”先后获得长宁区、徐汇区的创新创业专项支持。然而,2017年底,由于缺少管理经验,在融资后公司核心团队出现了股权分配纠纷,最终导致投资方撤资,年轻的刘泽龙不得已暂停了他的第一个项目,转而投向新兴行业,在一家上海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求职,出任市场总监。
在他看来,创业不是一条单行线,即便遇到了挫折,只要不气馁,总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而在上海,这样的出路有很多。
尽管初次创业并未给刘泽龙带来太多的财富,但这段经历却在他身上留下许多“标签”:交大高材生、90后CEO、首个农业领域创新人才,这些“标签”垫高了刘泽龙的求职门槛,让他比同龄人更有机会接触到新兴行业以及高管职位。
孵化器提供“保姆式”服务
上海是中国制造业门类最齐全、工业基础实力最雄厚的一个城市,如今,“双创”基因已融入城市的血脉中。刘泽龙对此深有感受。记得2016年初次创业时,他刚从交大毕业不久,工作经验尚浅,但交大徐汇孵化园立刻就给他提供了条件。
一个月租金2000元、60㎡的房间容下了6个人的小团队,对于刚起步的创业公司而言,帮助无疑是巨大的。不仅如此,“上海模式”下的孵化器几乎为创业者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刘泽龙总说自己从交大毕业了两次,一次是本科毕业,一次则是从孵化器毕业。他说:“入驻的那段时间,园区举办了很多有益的活动,帮助创业者去对接资源。通过孵化,公司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核心产品的开发及相关推广,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刘泽龙向记者透露,6个月时间成立公司,2个月获得天使轮融资,12个月产品完成测试上线并获得首批用户,对创业者而言,在上海开启梦想的成本可以很低、进展可以很快。
近年来,上海有意识地引导、建设专业孵化器,充分利用和发挥孵化器对技术创新创业的抚育服务功能。截至目前,上海认定的市级众创空间159家,平均场地面积约1880平方米、团队服务人员约15人、创业导师100多人。
“上海磁场”留住人才
上海本身的人才质量有保障,上海有复旦、交大、同济等知名高校输送高质量人才。“上海磁场”对于这些高端人才,吸引力正不断加强。
“上海的生活品质和用人保障都很赞,人才引进的户籍政策也能吸引很多外来创业者。”刘泽龙接触过不少创业者,他认为,创业环境、家人的生活环境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创业时期,我几乎每周都会参加沙龙分享和路演培训,结交新朋友,学到新知识,发现新商机,寻找新伙伴,促成新商机。”他说,“周围都是正在拼搏、奋斗的创业型公司。”
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发布的《上海市居民就业满意度调查报告(2017)》,从不同劳动者群体之间就业满意度的比较情况来看,创业者的就业满意度为152.6,高于其他各类劳动者。
调查数据表明,创业者按月获取的薪资收入,平均值约为1.1万元,是全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1.7倍。考虑到创业者还可能存在股权收入、分红以及企业利润等非薪资性收入,因此,创业者的实际收入要比社会平均工资高出更多。
“承载得了梦想,也宽容得了失败,我想这就是创业者想要留在上海的理由。”上述创业者说。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