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深耕“低碳”撬动新兴经济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30

  记者走进将于28日-29日举行的首届镇江国际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展示会现场,近200家参展单位正在加班加点布置展台,其中不乏多家涉足低碳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镇江低碳交易会是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主办的国际性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展示会,将集中展示全球一流的低碳技术与产品,受到国内外有关企业的广泛关注。

  “坚持‘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战略路径,让绿色成为镇江发展的鲜明底色!”镇江市委书记夏锦文说,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镇江多次走上世界舞台展示“中国形象”:应邀参加第一届、第二届中美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第21届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世界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借助“低碳”,镇江经济实现“华丽转身”: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销售2020亿元,同比增长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全国率先建主体功能区、生态云

  “低碳镇江”步入公众视野,源自2012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确定并公布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镇江名列其中。不久后,镇江按照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要求,一揽子推出涉及产业、能源、建筑、交通和生活方式等的低碳“九大行动”。镇江市长朱晓明说,镇江能走在低碳发展领域前列,是因为较早理清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

  探索践行低碳发展,镇江制定了明确目标、进行了顶层设计,使得所有低碳建设举措有目标引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夏锦文任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组长,朱晓明任组长。市各相关部门都陆续成立了领导小组,全市上下形成了横向纵向密布的工作网络。作为低碳“九大行动”的重要配套,2014年初,镇江编制了《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产业准入、环境准入、财政扶持等6个配套政策,将全市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生态平衡四类区域,划定总面积近860平方公里的省级及市级生态红线区域71个,力争2020年将全市的建设空间控制在30%左右。所有产业和项目,都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布局,合理配置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

  早在2013年,镇江在全国42个低碳试点城市中率先提出202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比全国提前了10年。围绕“率先达峰”目标,镇江展开一系列制度创新。如以县域为单位,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考核,形成明确的低碳发展“指挥棒”。2014年5月,丹徒区热电联产等3个项目,在正式落地之前被组织实施了碳评估,这是镇江率全国之先试水碳评估。此外,镇江在全国升起了第一朵打造低碳城市管理的“生态云”平台,以此全面实施精细化的碳管理。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