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43.79亿元,同比下降10.8%;工业净入库增值税金6.51亿元,同比增长8.8%。”崇川区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尽管总量下降了,但运行质态却显著提升了,“少而精、小而优”,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已在崇川逐步显现。
转型是痛苦的。为了着眼发展城市服务经济减少工业份额,崇川区忍痛做减法,“十二五”期间累计搬迁工业企业237家,其中危化企业搬迁(关闭)全面完成,共减少产值80亿元。与此同时,该区以先进制造业为方向,积极引导企业创新转型做加法,实现了产业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同步提升。
崇川区着力推动重点骨干企业扩能升级,醋酸纤维等企业成为世界级行业巨人,通富微电等企业成为行业领军者。通过开展科技创新“1050”攀升行动,引领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崇川区建成“一院两站三中心”等78家,科技创新载体40.3万平方米,先后获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立项39项、261项。2016年前三季度,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61亿元,投资增速稳步回升;高新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45.6%,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46%,全市领先;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42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重居全市首位。截至“十二五”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额40亿元,增长10.7%;利润率12.6%,比“十一五”末提升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持续保持全市第一。
崇川经济的创新发展不仅体现在工业的科技转型上,更体现在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上,服务业在崇川区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尤其是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产业、科技服务等服务业新兴业态支撑力越来越强,占GDP比重逐年提升。截至“十二五”末,崇川区服务业增加值、投资、应税销售收入、税收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3倍、2.1倍、2.25倍、1.92倍,总量均为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GDP占比72.5%,比“十一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2015年崇川二三产比重调整至28∶72。
楼宇经济是主城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崇川区经济发展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该区在组织推进、服务模式、运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温床。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区级专职楼宇经济部门,各街道、片区都成立了楼宇经济工作办公室,充实了工作人员,强化对楼宇经济的组织领导。强化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党群建设“五进楼宇”服务职能,推行“一个楼宇社群一个服务团队”举措,全方位、多层次为楼宇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增值服务。引导楼宇主题集聚,提前规划楼宇业态布局,精心设计楼宇产业定位,在区内构建电商港、创意港、健康港、金融港等一批鲜明的楼宇集聚区。据统计,截至2016年9月底,全区单体3000平方米以上楼宇118幢,入驻企业6167家,1-9月实现全口径税收31.8亿元,两年增幅达到123.9%; 全口径税收超1000万元楼宇共44幢,其中纳税超亿元楼宇9幢,两年分别增加11幢、5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