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从六个方面入手加快推动“补短板”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9-01

  按照中央、省关于补齐发展短板的总体要求,吉林市从实际出发,与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紧紧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环境保护、民生保障六个方面加快推动“补短板”,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补基础设施短板,腹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交通方面,铁路西环线正在进行征拆工作,沈吉、长图铁路电气化改造正在进行前期手续办理。吉哈高速吉林至荒岗段、长吉南线加快建设。二台子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列入民航“十三五”规划(报批稿),明确由省发改委批可研、民航东北局批总体规划,机场总体规划初稿已完成,山河艮盛仿真航模及附件生产、福航航空学院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吉航公司民机维修进行厂房基础建设。能源方面,吉林化纤自备电站已纳入省能源“十三五”规划,丰满水电站大坝全面治理(重建)工程正在进行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桦甸红石和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前期工作。水利方面,城市防洪松花江左岸护堤、松花江干流治理、中部城市引松供水等一系列工程已开工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方面,轨道交通项目稳评已获市政府批复,白山大桥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二、补产业发展短板,结构调整加速推进服务业攻坚战正式打响。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了7.6%的较高增长速度,占GDP比重达到48.9%,服务业比重高于全省平均8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州中列第一位。以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文化体育娱乐为代表的新兴现代服务业态发展势头迅猛,电子商务、互联网新业态企业步入成熟且快速发展态势。战略新兴产业迈上新台阶。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智慧旅游、雾凇室内体验馆、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化发展态势明显,吉尔吉现代中药园、海王生物健康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电子元器件产业快速发展,华微电子年产96万片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基地项目进展顺利;电力电子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永大年产1.2万台智能型永磁高压真空断路器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国联通吉林云基地完成可研编制并报联通集团公司。软件外包产业发展平台和基础条件更加完备,大仝软件外包基地已具备运营条件。碳谷碳纤维年产200吨碳纤维大丝束碳化实验示范线正式生产,方大江城碳纤维年产1500吨碳纤维生产线整体搬迁项目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的“吉林模式”启动建设,万昌、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稳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模式广泛推广,更多企业实现果仁、大米等农产品出口创汇。

  三、补科技创新短板,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启动建设,市政府设立“促产业结构调整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推进了互联网在教育、物流、旅游、安全、健康保健等领域的应用系统开发。“小巨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建立。科技创新城建设方案初步形成,吉林创新产业园顺利施工。吉林市科技创新中心采用“民营公助”方式启动建设,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逐步扩大,建立云计算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移动终端服务系统。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以化工科研单位和企业为主体开展联合攻关,加大重点产业创新力度,设立一系列产业化专项资金。开展特色优势资源开发、重点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七大科技计划攻关。

  四、补民营经济短板,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准入逐步放宽。坚持“非禁即入”,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确定市级行政审批项目333项,省电子监察行政审批网上网运行率100%。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逐步改善。成功推动永丰食品、正业生物、吉林碳谷、聚能碳、吉歌传媒挂牌新三板。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客吉林”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等创业孵化园区稳步发展,聚智创客空间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企业降本增效步伐加快。成立吉林市金融服务公司,降低企业“倒据”成本。

  五、补环境保护短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建设和修复格局逐步建立。丰满区旺起镇人工湿地开展松花湖环境保护试点建设工作成效明显。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我市“十三五”期间“三条红线”指标。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快。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配合国家发改委完成高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期现场评估工作。组织全市各城区、开发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需求调查。完成“十二五”期间低碳试点城市工作自评估工作。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

  六、补民生保障短板,发展成果加快共享扶贫攻坚战全面启动。贫困村产业项目全面启动,省级贫困村村村有脱贫项目。行业扶贫分类推进,制定13个专项方案,完善扶贫攻坚“1+N”行业政策及项目支撑体系,初步完成因病致贫的统计复核和分类建档工作,组织开展“光明救助”扶贫行动。开通吉林市扶贫开发工作网站,完成建档立卡信息录入工作。有效落实帮扶资金,已发放信贷资金8758万元。教育事业率先发展。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普及工程,推进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开展职业学校与产业对接工程,加快建设吉林市职教园区。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县级公立医院实施零差率销售,实施健康江城工程,推动市卫生学校易地新建等项目建设。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