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中国经济再次受到世界瞩目。当下中国经济处在增速换挡期,新动力加速培育,打造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改革等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呈现逐步企稳回升态势。
新旧动力切换中
新动力的快速成长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亮点,新旧动力正在加速切换之中。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领域保持较快增长。同时,我国工业水平向中高端稳步迈进,7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也在加快推进。
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引导下,高新产业发展获得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1.8%,电子产品尤其是信息化的电子产品、环保产品、航空航天产品、机器人等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率先迈开步伐。作为我国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华龙一号”落地英国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大到强的蜕变和升华。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一批高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
新动力加速培育、新经济快速发展,催生大量新增就业机会。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7%。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保持在较低水平。
从创新方面来看,在《2016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成为第一个跻身GII前25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个组别通常由高收入经济体组成。今年中国在创新质量排名中升至第17位,缩小了与高收入经济体的差距,是唯一创新质量不亚于领先者的中等收入国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处于创业创新的黄金期,呈现出“六增长”的发展态势。实践表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培育新动能、壮大新经济的重要动力。
政策措施护航
中国当下处在经济换挡过程中,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转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表示,从全球来看,都面临着长期停滞的困局,均在试图寻找新动力。需要牢牢把握市场具有决定权这个原则,通过市场不断摸索、试错和竞争,最终会出现一批优质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虽然我国投资规模和资本存量很大,但大量资本形成集中在房地产等固定资产上,但无形资产、公共服务、创新等方面的资产形成还存在很多短板。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视员范必此前表示,现在虽然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要看到,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一项全新事业,现在出台的政策大多着眼于生产环节,涉及分配、交换、消费的政策不多,说明政策覆盖面还不够全。此外,一些部门仍在用旧思维管理新经济、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准入机制以及部分领域的政策措施仍需完善。例如,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信息通信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还存在制度真空,在推进中需有明确的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