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国家科技领军人才石油化工产业对接洽谈会期间,会议从会场开到企业,从会议桌开到车间。
我市企业求贤若渴,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48名高层次专家的到来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企业带来了需要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在新材料、新能源及有色金属产业对接会分会场,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聊到尽兴处,一拍即合,立马到企业实地考察指导。
东营·国家科技领军人才石油化工产业对接洽谈会是一次务实的会议,主办方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东营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以及承办单位垦利区人民政府和东营市科学技术局,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形式给国家顶尖科研人才和东营企业之间搭建一座联系沟通的桥梁,帮助我市企业转型发展,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
8月27日上午,东营·国家科技领军人才石油化工产业对接洽谈会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等四名特邀专家教授分别做了报告。按照会议原定时间安排,每位专家的发言在20分钟左右,上午的会议11时30分就能结束。然而,专家们准备非常充分,结合东营实际需求,介绍了提高采油率、石油工业绿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每位专家的介绍都超过了20分钟,时间最长的40多分钟。会议足足延长了一个小时,接近12时30分才结束。
我市有104家企业参加了这次洽谈会,企业的代表不仅有企业的科研人员,还有许多企业老总,垦利石化集团等企业派了多位工作人员参会。
专家们在报告中介绍的都是专业技术,难免生涩、难懂。即便如此,专家介绍期间,会场秩序出奇的好,无一人提前离场。专家介绍得起劲,企业代表伸长脖子听得认真,还有的代表不时用手机拍照或用笔进行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用信息。
会场没了人
专家走出会场走进企业
8月27日下午,是分产业对接洽谈会,受邀专家和我市企业按石油化工、石油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有色金属产业分别在三个会场进行洽谈。16时许,当记者来到新材料、新能源及有色金属产业对接会分会场,发现会场已空无一人。
记者询问现场的工作人员才得知,原来,对接会上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聊得火热,企业人员当即邀请专家到企业实地考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实地指导。
利用会议间隙,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邀请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专家肖炘来到公司。车间考察、座谈,企业人员珍惜和专家交流的分分秒秒,争取得到更多的指导。该集团和专家在石油炼制加工过程优化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进行进一步洽谈合作。“之前对肖先生早有耳闻,并进行过初步沟通。这次洽谈会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就趁机邀请他到公司来谈谈合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志勇说,公司已引进不少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项目,人才带来高科技,帮助企业优化工艺、提高效益、应对转型。
洽谈会期间,中国万达集团也邀请两位专家到企业指导炼油一体化工艺优化,并与专家约定好再派科研团队前来采集数据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接洽谈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企业人才和技术的引进都有很大帮助。”
“会议从会场开到企业,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的相关负责人说,“开会不是目的,专家们科研成果真正能够帮助到企业转型发展,让专家的科研成果在企业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才是目的。”
此次洽谈会是我市今年系列高端人才对接洽谈活动的第三站,最终以42个初步合作意向交上完美答卷。今年四大高端人才对接洽谈活动全部完成后,预计将达成合成意向百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