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健康服务业将实施“四大工程”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9-07

  打造健康中国,长三角有了新样本。昨日,在长三角协调会健康服务业专业委员会公示《长三角健康服务业发展报告(征求意见稿)》(下称“报告”),报告总体判断:长三角健康服务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今天,本报为您图文解读发展报告相关内容。

  长三角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迅速

  截至2015年9月,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机构93303家,占全国的9.4%,其中医院3876家,占全国的14.4%。

  卫生技术人员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14年,上海、江苏、浙江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以及执业医师、注册护士,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医疗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9月,长三角地区医院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分别占全国的23.9%和17.2%;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分别占全国的21.2%和9.6%。

  生物医药产业占全国四分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企业达1308家,占全国的比重为19.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81.0亿元,占全国的20.5%;实现利润总额632.8亿元,占全国的22.9%。

  专业化分工特征明显。上海市专注于以专利药为目标或需要最新技术的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江苏省和浙江省则更注重常规医药产品的生产。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含江、浙)是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这一地区的特点是产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地区特色明显,其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耗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上海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上海都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头羊。苏州的眼科设备,无锡的医用超声,南京的微波、射频肿瘤热疗,宁波的MRI,相对而言都是比较突出的。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