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智力服务“桥梁” 助力“泉州制造2025”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9-27

  编者按“企业遭遇技术瓶颈、求贤若渴,学会及院士专家难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人才、技术等诸多挑战……”这是两年前国内部分企业和学会及人才面临的真实写照。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中国科协于2014年10月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引导学会和科技专家、学者在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中主动作为,在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经过层层考察筛选,泉州市于去年4月获批为创新驱动示范市,成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市。

  一年多来,泉州市科协主动请缨、先行先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在开展服务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工作中,从院士专家工作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培育等五个重点工作出发,逐步打响智力服务品牌。 本报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赖滔 文/图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加快泉州经济“马达”更新换代

  优质的科技资源是泉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启动以来,泉州市科协汇聚学会以及国内外院士、专家,在本地企业创新发展中给力发力、协同创新,帮助企业破解了一个个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同时整合优质科技资源,促进项目成果转化,为这列正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城市列车注入强劲动力。

  邀知名院士专家来泉 为经济发展精准诊断

  根据各县(市、区)相关单位和企业发展需求,市科协通过邀请相关学会院士专家来泉考察调研,为我市经济发展把脉诊断,并提出专业性的咨询意见。一年多来,市科协相继邀请了潘云鹤、郑南宁、林惠民、段正澄等38位两院院士及400多位海内外专家莅泉深入企业调研考察指导,探讨协同创新合作事宜。

  当得知位于安溪县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在规划时存在战略定位问题时,市科协及时邀请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中科院软件所林惠民院士莅临实地考察,并在“中国云谷·梦想启航”高峰论坛上分别作题为“中国智能城市的推进战略研究”、“时代的软件安全问题与挑战”主旨演讲,对园区建设提出了“iCity”推进策略,有效解决战略定位问题。6月,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飞跃研究员应邀出席“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并作“平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迈向可编程的工业”主旨报告,在会上,王飞跃研究员提出了“工业5.0概念”,并指出,泉州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不仅要巩固“硬技术”还应重视“软技术”,包括知识自动化、软件机器人等方面,提升工厂管理水平,实现良性循环。此外,应充分利用海峡两岸科技社团资源,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实现泉州产业升级。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