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返乡创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09

  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目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本土创业保存量、返乡创业扩增量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大力优化创业生态环境,深入激活各类创业要素,全市返乡创业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今年以来,全市返乡人员领办创办企业12773家、个体工商户2.7万家,占新登记市场主体的79.6%,带动就业12.6万人。

  从全市返乡创业的组织运行和实践成效上分析,目前全市返乡创业工作具有鲜明的“六个一”特征:

  全面帮促出台一套扶持政策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超前决策,去年4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见》,研究制定了含金量高的促进全民创业“20条意见”,这是迄今为止我市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力度最大的指导性文件。

  各县区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6500万元的全民创业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奖补。提高创业补贴标准,对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初创期小微企业给予1.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每吸纳1名人员就业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给予每个岗位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对创办个体工商户的,给予1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给予3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按国家基准利率的50%贴息。 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对持有《就业创业证》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3年内按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3年内减免税费,并享受房租、经营场地补贴等优惠政策。今年1至9月份,全市累计新增各类私营企业33121家,同比增长279.6%。

  倾情回引架起一道返乡桥梁

  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辟 “绿色通道”,向菏泽籍在外工作和创业人士发出诚挚邀请,迅速掀起返乡创业的热潮。

  今年9月7日,市委书记孙爱军出席在四川成都举行的菏泽市投资环境说明暨企业家恳谈会,为菏泽返乡创业(成都)服务站揭牌。一些县区也参照市里的做法,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在重点城市建立返乡创业服务站。去年4月,市长解维俊带领各县区长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杭州、上海相继召开菏泽籍在外工作及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设菏泽”恳谈会,并发放 《返乡创业政策大礼包》《创业故事汇》等手册,播放招商引资专题片,感召他们返乡创业。去年5月以来,先后在全国22个重点城市建立了返乡创业服务站。今年初,全市遴选出9名优秀创业者典型,在县区和高校巡回举办宣传报告会,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市长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各县区也组织开展了“县(区)长创业奖”评选表彰工作,及时兑现了奖惩,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全市覆盖全国的返乡创业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我市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周到的创业服务,吸引了菏泽籍在外贤能志士纷纷回乡投资兴业,涌现了菏泽市创业实训孵化基地总经理侯兆允、“陈氏四兄弟”等一大批返乡创业典型。

  精准识别组建一座人才智库

  去年5月以来,各县区组织、人社部门利用节假日,通过登门拜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收集整理在外人才相关信息,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印制了《在外菏泽籍博士通讯录》,建立了在外工作菏泽籍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成为助力全市经济发展的人才宝库和潜在资源。

  截至目前,统计到在外地工作的菏泽籍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103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山东省内占20%左右。启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创业计划,对引进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人才,市级给予100万元科研和生活资助,具有省内领先地位的给予50万元资助。今年1至10月份,全市引进硕士以上学位和专业技术人才2006人,外国专家12人次。

  因地制宜规划一片创业园区

  我市各县区都成立了专门的返乡创业工作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园区项目推进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

  开发区专门拿出300万元,用于园区建设奖励资金,并针对高科技产业、大学生创业等专门新建了高科技创业园、中软创客孵化基地和昭宝创业园,对达到市级标准的奖励50万元。巨野县专门划出土地,高起点、高标准对返乡创业园区进行整体规划,对申请进入园区的企业进行认真评估,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进行严格限制。郓城县在园区内制作标牌,对一次性创业补贴、岗位开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进行大力宣传。成武县对形成龙头产业的医疗器械加工业专门开辟了园区。曹县、定陶区和鄄城县在园区内分别对电子商务和加工制造业设置了不同的区域。单县利用废弃园区进行改造升级,吸引返乡创业者入园创办企业。牡丹区把返乡创业工作与解决贫困家庭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将返乡创业企业车间合理布局,建到村头田间,形成了返乡创业与就业扶贫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今年1至9月份,全市筹建返乡创业园区16家,园区建设计划总投资53亿元,已投资31.1亿元;规划厂房面积166万平方米,已建成厂房面积108万平方米;园区完全建成后可容纳967家企业,已有501家企业入驻,其中返乡创业企业405家,占入园企业的80%,带动就业6869人。

  深度融合激活一批电商主体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把返乡创业与电商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推动电商发展保持全省领先。借助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在全国率先实现“千县万村”试点县区全覆盖,各县区成立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建成近3000个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

  目前,全市有61个淘宝村、6个淘宝镇分布在9个县区,数量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同时,与阿里巴巴、邮政公司、京东、乐村淘等企业深化合作,淘宝特色中国菏泽馆、邮乐网鄄城馆、京东菏泽馆等地方产品上行平台建成运营,农村淘宝、邮政、乐村淘等村级电商服务站服务功能开始显现,电商专业村“一村一品”特征更加突出,返乡创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927亿元,增长67.5%。

  服务升级搭建一批创业平台

  我市服务水平不断升级,搭建创业培训、创业孵化、返乡创业服务接待和微信服务等一批创业平台。

  自2015年组建“创业项目库”“创业导师库”“创业信息库”以来,全市已收集高质量创业项目400余个,培养100名创业培训教师。认定51个定点培训机构,每年创业培训1万余人。

  对新认定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给予100万元奖补资金,目前全市发展到26处,其中省级创业示范园区3处,将获得省级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依托高新区创业孵化器,建成3万平方米的菏泽创业大学,在全市分别确定10家、19家定点培训机构为菏泽创业大学创业学院、教学点。

  市、县区依托、整合本地存量资源,建立返乡创业服务接待站,为返乡创业人士免费提供住宿、临时办公、返乡企业注册落地等“一对一”“点对点”服务。

  依托菏泽创业大学,打造了 “菏商汇”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22个城市返乡创业微信朋友圈,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在外人员的返乡创业服务网络。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