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驶上“一带一路”快车道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11

  “十二五”期间,徐州紧抓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机遇,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煤盐化工、冶金和建材等六大千亿元级主导产业,这些巨无霸产业共同撑起了徐州苏北发展龙头的地位。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徐州经济结构偏重的矛盾开始凸显。“经济运行开局平稳,但下行压力增大;投资结构有所优化,但有效投入后劲不足;结构调整持续发力,但产业转型任务紧迫。”在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市委书记张国华提出的几个“但是”,清晰道出了徐州经济面临的问题。

  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的宏伟蓝图。“一中心”,是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基地”,是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一高地”则是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在原有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传统工业基础上,徐州着力“调高、调优、调强、调绿”,通过构建“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区域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国家级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

  在徐州泉山区,一个占地25万多平方米的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这就是泉山区与北京中关村联手打造的徐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中关村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科创中心,我们看中的就是这块金字招牌背后蕴含的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徐州软件管委会主任姜明表示。

  今年上半年,信息谷创新中心创利税5000多万元,占整个徐州软件园的1/3强。姜明乐观地表示,10年以后,这个产业集聚、创新要素汇集的平台,将成为淮海城市群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引擎。

  从徐州沿东陇海经济带向东,素有“银杏之乡”美称的邳州市,以邳州经济开发区和邳州高新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为统领,全力打造高端产业群,目前一个以现代煤化工、非晶科技两个千亿级产业为龙头,电子新材料、城市矿产、木制品木结构3个500亿级产业为辅助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目前,徐州的两大传统主导产业中,工程机械产品正在朝智能化方向升级换代,光伏产业则向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转向。新兴产业方面,新能源汽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光源、智能机器人、健康产业、电商产业区域总部等六大产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下,徐州未来的发展后劲十足。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