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机制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15

  “论文和科研是我们的短板,过去拿这些去评高级职称,根本没信心。可是今年新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机制出台后,主要看医生的专业水平了,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的工作,只要认真工作就有希望了。”蛟河市天岗镇中心卫生院杨俊杰感慨,现在同事们都有奔头了!

  今年6月,我省针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基层一线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打破广受基层人才诟病的条条框框,确立“不看考试成绩看业绩、不看论文数量看能力”的评价导向,让基层专技人才评高级职称从“埋头考试写论文”转变为“立足本岗、深耕专业、提升业务水平”上来,只要本职工作干得好,评上高级职称就成为可能。

  一组数据,彰显出我省基层卫生专技人员职称制度改革不寻常的力度——

  今年,申报正高级职称的全省县市区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及村卫生所卫生专技人员分别为336人、96人、49人,比去年分别增长了58%、60%和35%。

  破解“限高”困境——

  更加注重病历、实践能力和“临床指标”

  11月6日,全省基层正高级职称面试答辩考评现场。

  “突发胸痛的病因有几种可能?针对这几种可能诊断,还要做哪些检查?患者心脏增大高血压,低压100、高压180属于几型病人……”尽管过去几天了,乾安县医院医生张洪珍对这次职称答辩仍历历在目:“专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实际诊疗能力水平,只靠背书不搞临床是答不上来的。”

  今年,我省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职称申报材料评审表中设计了涵盖医德医风、临床实践、科研带教、培训指导、公共卫生服务等为主要要素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专业和岗位人才评价重点。

  其实,为打破基层专技人员“限高”困境,省人社厅从2014年开始,就选择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县级三甲医院——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探索性开展卫生职称评审评聘结合制度改革,由医院自定标准条件、自主考核评审、自定通过率、自主聘任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把平时的工作绩效纳入职称评审,将实践能力考核进入专家评审答辩环节,让评上的满意、评不上的服气。医生工作起来有动力了,医院也可以自主选人用人了,诊疗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梅河口市中心医院院长王升平对职称改革连连叫好。

  更让王升平高兴的是,去年底“唯论文”也得到了根本扭转。人社部、国家卫计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论文和科研要求不再做硬性规定。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付学奇教授表示,对主要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才,重点考察其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实践操作和工作业绩,淡化论文要求,引入临床病例、诊治方案等作为评价依据。这种新的评价体系和指标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有利于专家评委在多数人中选最优秀的人,分类分层分开的评审结果必定会更加公正公平。

  “《指导意见》提出注重实际、业绩导向,就是要引导医生更加注重临床,实现‘干什么、评什么’。”省人社厅专技处处长张立福说,我省在正高级职称评审中越来越注重实践,通过专家与参评人的双向互动交流,加强对临床专技人员业绩和能力的考核。

  打破与基层需求不符的门槛——外语和计算机不再统一要求

  “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基层的老百姓,看的多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没有时间和条件搞科研、看国外论文。”珲春市人民医院医生吴斌的苦恼在基层普遍存在。

  同时,计算机考试在基层卫生专技人员中也广受议论。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王永新说:“工作中用得到的,大家自然会去学。如果医院的信息系统不会用,别说评职称了,连正常看病开药都做不到。计算机职称考试与医术关系并不大。”

  基层医生的呼声得到了回应。在今年全省职称工作会议上,我省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县市区本级事业单位职称计算机成绩不作硬性要求。同时,彻底取消了县市区本级卫生系列专技人员外语考试作为基层卫生系列专技人员参加职称评审的前置条件。

  改革就要从矛盾最尖锐处下手。学历是基层评高级职称的另一难题。过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把许多基层卫生专技人员拒之门外。

  “从2010年来以来,我们对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一定年头,取得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受聘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可以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省人社厅专技处副处长于淼说。

  实行“背对背”“面对面”的评审办法——

  职称不再是“纸称”

  针对职称制度改革放权、放活、放开等政策“红利”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我省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不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在今年职称申报评审中,建立了“吉林省职称申报评审系统软件”,全面实行网络化信息申报制度,全面推行从用人单位到专家评审的AB角双审四核制约制度,全面推行面试答辩评审制度,全面推行评委会年度授权和专家评委轮换制度。信息化、数据化、专业化受理评审平台的广泛推广及应用,减少了专业技术人员和用人单位突击“整”材料、凑材料的负担。

  从2014年起,我省在部分系列职称评审中,尝试实行盲评初审、答辩复审、机评终审,特别是增加专家答辩评审环节,这种既有“背对背”、又有“面对面”的评审办法,切实提高了评审的精准性和公正性。

  “面试答辩从网上通知、自我述职什么内容和时间,到评委背对背式‘隔空对话’,整个答辩评审过程非常规范,如果因为答辩不过关被淘汰,我没有任何怨言。”榆树市人民医院张东杰说。

  “单独评审不是降低标准,更要从严把关,职称评审工作无论怎么改革,必须保证通过人选的质量,而把答辩作为考核评价方式,正是改变了过去只见材料不见人的状况。”于淼说,我省在遴选基层卫生正高级职称高评委专家时,除了有中直省直医院的专家学者、业内大家,还有从县市遴选的一线专家。专家评委实行异地交流、计算机随机抽取、临时通知、封闭管理,同时全程录像,邀请厅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

  在对今年申报基层医疗卫生正高级职称481名申报人进行四级审核中,省人社厅会同教育、科技、卫计等部门,先后查实了学历、成果奖励造假人员33人。通过专家面试答辩查出业绩不实人员28人,累计占参评人员总数的近5.8%。

  哪里评哪里用——基层人员“同场比武”

  自从拿到副主任医师职称后的十几年间,长春市宽城区医院侯俊骞一直没有申报正高职称。他的顾虑是:“虽然够了破格参评正高的条件,还是觉得跟省市州医院的人拼论文拼科研没信心。”

  以往县乡医院(卫生院)和大医院一起评,基层通过评审者相对较少。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分层分类、科学评价。省人社厅今年在正高级职称评审中采取的让基层和基层“同场比武”,正是分层分类的先行先试。

  2012年,省人社厅开始简政放权,对县及以下医院专技人员量身打造职称评审条件,由各市州人社卫计部门组建副高级职称评委会“哪里评哪里用”,引导和鼓励专技人员流动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随着分级诊疗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基层医院水平不断提高,承担的职责日益增长,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职称制度不断完善,基层高级职称专家越来越多。

  通过实施分类改革,我省职称制度改革导向作用明显,引导基层专技人员干好本职工作,激发人才活力,稳定基层队伍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明年,我省将在高评委会中单设全科医学专家组,专门组建社区卫生高级资格评审委员会,增设社区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专业,在基层遴选专家,实行基层评基层,让基层的医生有专门的晋升高级职称的通道。

  “人才评价要坚持德才兼备,突出品德评价,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从业行为等评价考核,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抵制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省人社厅副厅长李宝君说,下一步将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学术技术不端行为,我们已经建立了诚信承诺、失信行为记录和3年内不能申报严厉的惩戒制度。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