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经济换挡提质释放新动能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17

  第一台光纤激光器、第一台激光切割机、第一个激光复合加工中心……初冬时节,位于鞍山高新区、创下鞍山乃至东北地区数十个第一的辽宁激光科技产业园,依旧生机勃勃,企业生产繁忙有序。从零起步,仅用5年时间,激光产业园入驻企业达285家,激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现已成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激光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育竞争新优势,是鞍山市委、市政府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为应对经济新常态、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所采取的战略举措之一。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下行和爬坡压力,鞍山市领导认为,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业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导致经济抗风险能力差,只有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全市经济及时换挡提质,实现新旧动力切换,所输出的动能才能更为强劲、耐力更为持久。

  为此,鞍山市确立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融合提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的基本原则,牢牢抓住结构调整这个“牛鼻子”,加快形成工业四大产业基地支撑作用明显、服务业主导产业核心地位突出、现代农业特色鲜明的“三二一”产业全面发展格局。

  加快工业四大基地建设。在巩固提升世界级精特钢和钢材深加工基地、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同时,全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消费品工业四大基地。今年以来,全市传统优势产业回暖,钢铁行业生产快速恢复,鞍钢钢、铁、材产量全面实现正增长。全市菱镁耐火材料产量也实现同比增长。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紫竹集团等3户企业成功完成并购。精细化工产业运营良好,中钢集团年产4万吨针状焦、国锐化工年产5万吨尼龙66盐等重点项目已竣工投产。前三季度,鞍山市工业增值税实现40.9亿元,同比增长6.7%。

  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产业生态、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形成优势产业核心地位突出、新兴产业特色鲜明、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格局。今年以来,全市服务业新业态不断壮大,电子商务高速增长,西柳电商产业园等重点项目陆续投入运行,全市应用电子商务企业达7000余家,前三季度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257亿元,同比增长4.2倍。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07.7亿元,比年初增加131.3亿元。物流业稳步发展,重点建设经济开发区钢铁物流、海城小商品物流两个国际物流园区,全市完成货运量1979万吨,同比增长3.8%。生活性服务业总体稳定,整合了千山、玉佛山两大景区优势旅游资源,成立辽宁千山旅游集团,戴维德温泉度假区、山水温泉度假庄园项目建成营业,前三季度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2%。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今年以来,全市县域10个开发园区运行平稳,菱镁、装备、滑石等县域主导产业全面企稳,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力推进辽宁缘泰年产20万吨丁辛醇、西柳市场物流园区、南台国际箱包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海城义乌小商品城建成运营,入驻商户达2000余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5项国家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风险资金池,建成农业资源信息平台。前三季度,鞍山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增速全省第一。

  正是靠产业结构调整,新产业、新业态、新集群加速崛起,大大提升产业品质,成为新常态下鞍山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鞍山经济正在由主要依靠工业拉动向三次产业协同拉动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底的5.9∶47.5∶46.6变化为目前的5.8∶45∶49.2。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