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浪潮”,正逐渐席卷全球,成为打造经济新动能的主要“引擎”。
3月30日,《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下称“数字经济22条”)获广州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3月31日,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主会场在琶洲核心片区举行。
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载体,广州“鸣枪”起跑数字经济新赛道。
日前,记者走访广州多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先企业。企业代表们认为,广州发布的“数字经济22条”为企业发展明晰了方向,更注入动能,并期待具体配套措施尽快落地,数字经济生态圈建设更成熟。
数字经济已走向应用和服务深化的发展新阶段,生物医药便是其中重要的应用场景。
“数字经济22条”提出,广州要积极推动生物医药跨产业链延伸发展,支持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在医疗大数据分析和诊疗中的创新应用。对于生物医药数字化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最高可给予1亿元支持。
事实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的交叉融合,在今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已有实践,并向全省、全国甚至全球辐射开来。
云康集团子公司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卫生事务官张容瑜介绍,自1月18日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短时间内,达安临检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升10倍以上,截至目前,在广东省已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80万人次。
“数字化的流程为防疫工作提供了支撑。”张容瑜说,检测仪器的数据分析、标准化输出结果,对防止核酸检测“假阴性”有重要帮助。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支援伊拉克专家团中,达安临检的技术专家除了携带捐赠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等急需医疗物资外,更将云康开发的实验室信息化系统、质量监控系统等IT平台应用于达安援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其他省份的核酸检测实验室。
在医疗健康大数据层面,达安临检牵头建设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分级协同诊疗创新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通过“互联网+”模式,让近10家高校、医疗机构、事业单位与企业联通起来,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协同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数据融合与应用示范。
“我们确实需要和医院建立更多的资源共享。”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赵会娥则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坦言企业对大数据的需求,“公司开发应用的植入医疗器械产品需要以临床为导向,需要用到更精确的患者影像数据参与产品设计定制。但我们毕竟不是数字信息应用的专业企业,我们希望今后可以加强和数字经济企业的合作。”
穿上VR设备,即可在珠穆朗玛峰上“攀登”;在环形屏幕前走过,身后片片“花瓣”飘落;站在静止的模型前,戴上AR眼镜伸手就能与其互动……逼真的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是产业数字化变革的应用场景之一。
“数字经济22条”提出,在数字创意产业领域,要依托天河区、黄埔区数字创意新业态发展基础优势,广州要争创国家级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区,加速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游戏交互引擎、数字特效、全息成像、裸眼3D等关键核心应用技术的集中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