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内生幸福西宁动力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1-30

  “R&D经费支出从6.88亿元增长到10.2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提高到53%……”据介绍,这两大核心指标,充分说明了我市自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以来,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深入实施“5568”创新工程,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创新活力已在西宁竞相迸发。

  【企业自主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支持下,我市建立了科技项目资金后补助的投入机制,强化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至去年底,已培育认定95家高新技术企业,293家省、市级科技型企业,1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科研成果丰硕】发挥全省90%以上的大中院校、科研院所聚集西宁的优势,我市鼓励实施各类科研项目2500余项,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00余项。“复杂铅锌矿冶炼废渣的综合利用”等62项科研成果均是他们与企业联合研发而成。

  【县域协同创新】园区建设作为科技支撑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全力推进,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锂电、藏毯纺织、中藏药及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区,实施科技创新项目538项。

  全省88%的科技成果在西宁

  生物园区是目前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川工业园区是首个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藏药新药开发重点实验室和三江源重点生态保护实验室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使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地黄提取梓醇技术的研发有望促成拿到“国字头”新药准入。近两年,我市科技创新科技建设的逐步提升,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作用日益明显。

  【国家创新平台零突破】园区和企业都已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大学科技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创新平台,实现了西宁地区国家创新平台数量的零突破。

  【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培育国家创新型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产业集群、光伏产业集群,打造锂电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专用电解铜箔开发、地黄提取梓醇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使企业逐步成为行业龙头。

  【全省专利在西宁】近几年,西宁地区专利申请量达到5614件,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去年专利授权量1004件,突破千件大关,初步形成了“全省专利在西宁”的格局。2012年以来,西宁地区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321项,占全省科技成果总数的88%。

  科技交流跃上新台阶

  引进中关村是我市促进科技开放合作交流的一个见证,通过建设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对接好的产业、实现技术转换和发展,打造成一个科技领先孵化器,将一些小微、成长型企业培育成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进而培养成高新技术企业。比亚迪已进驻,华泰也来到了西宁……近年来,我市科技开放合作交流跃上新台阶,同时,人才引进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科技开放合作创新】市政府与北京中关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浦东科技部门签订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成共筑西宁创新发展新格局,还与青岛、昆明等地就开展科技孵化器建设等方面达成协议。

  【人才引进必不可少】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多元化人才引进培养体系。2015年,西宁地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76万人,学科带头人297名,占全省的93.69%。

  【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省、市、区县联动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省内外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各区县、各园区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我市已建成7家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创新改善我们的生活

  看似遥不可及的科技创新,实际上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一点从近年来我市取得一些科技进步成果中能明显看出。西宁地区蔬菜绿色丰产技术集成科技专项,在示范区内实施了以绿色无公害和提升单产为内容的蔬菜丰产技术,让市民吃到了更多放心菜,提升了蔬菜单产特别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冬季供应不足。智慧交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采用手段,提供最精准的交通服务,设立示范区项目集成,有效应用于缓解交通压力之中。

  【科技创新在身边】近年来,我市围绕民生一些民生需求开展了科技创新,许多科技惠民工程逐步助力解决了民生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市组织实施“西宁地区蔬菜绿色丰产技术集成”“西宁市智慧交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省级重大专项,落实科技惠民项目106项,重点推进了生态建设、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让科技进步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科技创新将带来多少红利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动能,增强”幸福西宁“内生动力”。

  西宁作为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正逢其时。根据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今后几年,我市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科技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实施两个倍增工程】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及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

  【扩大基地辐射影响】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川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作用,扩大青海大学科技园和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辐射影响。

  【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培育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型产业技能人才,注重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

  【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扶持组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支持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飞地】加强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科技合作,建好用好浦东·西宁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等“科技创新飞地”,建设西宁科技大市场和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打造引领全省的科技创新中心。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