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力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2-12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广东提出推进创新发展,建设成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既是顺应国家对深圳、珠三角乃至全省定位,不负使命重托的客观要求,也是广东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这一突出优势,实现引领型发展的应有之义。

  目前,东莞正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出在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并及时制定《东莞市推动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走在前列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国际合作聚集创新资源,通过破解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实现以创新驱动代替要素驱动。

  东莞将为广东加快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作出贡献。

  以科技合作聚集创新资源

  9日,2016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以下简称“2016合作周”)在东莞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会为期3天,以“科技引领开放共享”为主题,由科技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展会期间将开展大型科技展览以及一系列论坛对接活动。

  开幕式上,举行了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签约。项目包括加拿大创新技术研究院、天安数码城(集团)有关公司签订中加(东莞)创新技术研究院共建协议等7个项目。

  数据显示,合作周举办12年来,已帮助东莞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促成各类科技和人才项目合作逾2000项,成为立足东莞、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东莞和广东科技成果产业化、国际化进程。

  近几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际科技合作,不断强化与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质科技项目和人才团队,一改东莞创新资源缺乏的局面,有效聚集起了一大批创新资源,已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推动了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莞台生物医药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东莞,对东莞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各地都在争抢创新资源,竞争日趋激烈,东莞如何才能从与其他兄弟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优质海外科技项目的青睐呢?这需要优质的创新环境。近年,东莞启动了“科技东莞”工程,明确在“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推动科技创新,“十二五”期间更是进一步增加到20亿元。除了大量资金的投入外,东莞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东莞市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科技合作,走出东莞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此外,东莞还在宣传服务上下功夫,每年举办20多场科技政策及项目宣讲会,向境外发布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需求信息,营造有利于国际科技合作的良好氛围。

  经过几年的发展,东莞创建了一批创新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不断建设优质的创新载体,大大提升东莞承接国际优质科技项目资源的能力。

  以中以产业园为例,中以产业园一期投资约15亿元,建立“水处理环保创新产业园”,主要承接和引进以色列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水处理技术;二期是中以合作项目,涉及包括水处理在内的环保技术产业、电动汽车、高端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及生物科技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产后,3年内预计实现产值20亿—30亿元,5年内实现产值150亿元。

  在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东莞积极发挥产学研的作用,与相关高校合作共建了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等32家“功能定位新、合作方式新、运作模式新、激励机制新、考核机制新”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其海内外技术转移中心将国际科技项目和成果在东莞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东莞还加大力度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东莞建设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涵盖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农业等领域,对该市国际科技合作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中,东莞还瞄准全球创新资源富集区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吸引海外高端科技项目和人才团队落户东莞。在海外高端科研团队的引进方面,在已引进的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项目中,来自海外的超过半数,包括加拿大院士张榴晨教授、诺贝尔物理奖候选人肖强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美国创新药物资深专家习宁博士等一大批高端科研人才。海外科研团队入驻东莞,获得了省财政的巨额资助,有力助推东莞抢占分布式能源、物联网LTCC电子元件、先进运动控制、新能源电池、创新药物等领域的产业布局。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