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理念创新促进转型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2-21

  “预计到2016年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10亿元,总量稳居北京全市第一,5年实现千亿级跨越,年均增速达到8.1%,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记者从北京市顺义区拿到的这份数据,“颜值”颇高。作为一个“工业强区”,北京顺义近几年的发展可谓势头强劲。

  “今天,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变了,条件变了,理念也必须更新。”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王刚说,“我们必须摆脱路径依赖,寻找新增长极。”

  升级制造业做好“加减法”

  顺义区工业近年来一直处于高速跨越式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临空产业为引领,以汽车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都市工业、基础和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和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关键。”顺义区区长高朋说,“既要做好加法更要做好减法,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

  顺义区大力推广新能源,促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今年10月24日,北京首个“智能汽车园”——“北京顺义智能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示范区”正式揭牌。该示范区总体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研发聚集地、整车与服务聚集地和核心部件聚集地3个基地,将承载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汽车金融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太阳能电池可以让汽车边跑边充电、“超级充电桩”有可能在数分钟内给汽车续航、分时电动车可以在多个站点随取随用……“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千亿级产业规模的智能新能源生态产业示范区。”高朋说,这就是顺义做的加法。

  有加就有减。“我们已经开始对一些传统的汽车制造环节进行疏解。”高朋介绍,近两年,适应首都核心功能要求,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第五工厂已分别落户河北沧州和重庆。

  发展新产业跑出“加速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朋说:“顺义正在聚焦智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等六大优势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产业有基础,承载有空间,发展有环境。”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和生产的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厂房已扩大两次,其研制的智能化中药房已经走进国内几十家医院,销售额以每年30%以上的幅度增长。

  完备的基础设施,齐全的配套政策,优良的政务环境,顺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坚实的土壤,正吸引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里加速聚集。截至目前,顺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由2011年末规模以上企业65家、产值358亿元,增加到93家、产值750亿元,产值占到全区的1/4,增长速度和产业占比稳步提高。

  “顺义区将着力构建以高端制造和绿色制造为基础、以临空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到2025年,我们将围绕汽车领域,在保持千亿元传统汽车产业基础上,新增千亿元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5个500亿元级产业集群,规模超百亿的行业领军企业达到10家,亿元企业达到500家。”高朋说。

  聚焦服务业打造“软环境”

  “由工业强区向服务业大区转变。”这是顺义又一次新的出发。

  2016年5月5日,顺义区被批准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乘着这一东风,顺义围绕重点区域,聚焦航空服务、智能新能源汽车服务、金融服务等七大领域,共提出了38项试点政策。

  试点“外商投资飞机维修项目取消中方控股限制”,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合资公司落户,推动航材“共享模式”先行先试,中航材与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央企联合重组……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