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浙江发展的主动力。
近日,浙江各地陆续出台政策,旨在进一步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宁波日前发布了《宁波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宁波确立了建设“全国一流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总目标。
绍兴也出台了《加快推进“四创两化”全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把绍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科技创新中心”。
这些规划与措施,都为浙江的创新驱动提供了新的动力。根据《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浙江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7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1500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
宁波打造“一带两湾”大格局
对于创新驱动,宁波显得尤为迫切。
“与以往不同,此次《规划》首次以科技创新规划命名,更加突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与创新的结合,从整个创新链条出发,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宁波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全市高端创新要素仍相对不足,科技创新源头少,链接全球创新高地资源、对外科技合作能力仍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加以解决。”
也因此,宁波在此次《规划》中,确定了科技创新的七大核心关键任务,包括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引领和支撑,推动大众创业创新,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建设重大创新服务平台,培养科技型创新人才,促进国际和区域创新合作,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等。
同时,宁波还规划布局了科技创新的新空间。根据《规划》,宁波将重点打造“一带两湾”大格局(一带:沿江创新创业带、两湾:杭州湾、象山湾二个创新湾区),并统筹国家高新区、南高教园区、北高教园区等空间平台,整合甬江两岸资源,打造宁波高端创新资源集聚高科技地标。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将在“十三五”期间,申报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绍兴启动“城北科创大走廊”
绍兴也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转型升级、城市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此次《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创新创业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建成一批一流的高新产业集聚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团,把绍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科技创新中心”。
绍兴将如何打造这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中心?
具体而言,就是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包括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主体壮大、创新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
另一方面,绍兴将构筑以大走廊、高新园区、区域协同、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特别是打造以绍兴科技城为核心的“绍兴城北科创大走廊”创新创业主平台,同时将统筹布局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00家众创空间、100家公共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创业平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