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经济,被视为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途径,如今已成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产业优化升级的一盘“好棋”。
所谓“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及,要创新产业转移方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鼓励上海、江苏、浙江到长江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共同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实现利益共享。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近年来,上海与江苏通过园区共建推动产业转移已是风生水起。目前,仅江苏南通就有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等7家共建园区。江苏省内城市与外省城市共建产业园区情况也很普遍,如苏州在滁州建设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就是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异地复制提升的新典范和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今年8月,江苏、上海、浙江的四个园区还分别与湖南的四个产业园区签署了合作协议,以推动园区合作共建的形式,促进长江经济带园区转型升级。
在江西、湖北、安徽……关于飞地经济、飞地政策的研讨、推介,同样如火如荼。各地纷纷抛出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热情邀请宁波共建飞地产业园区。
当前,在劳动力、资源等制约要素的倒逼下,宁波正全力推进“腾笼换鸟”工程。飞地经济成为宁波加快“腾笼换鸟”,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选项”。
采访中,多位专家指出,宁波可利用长江中上游地区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有序转移一批符合当地发展导向、“低污染、低消耗、高就业”的富民产业,鼓励资源依赖,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产业以控制成本、追求规模经济为导向的扩张式转移,
事实上,宁波企业自发的“飞地”探索早已起航。奥克斯在南昌建立制造基地,12年间,带动配套资金近60亿元,先后吸引了上海海立、浙江盾安、江西龙昌为代表的5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南昌,形成了以家电为主体的制造业发展集群。“去年奥克斯南昌基地生产空调200万套,实现产值25亿元。今年产能预计突破300万套。”南昌市奥克斯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建荣介绍。
不仅是奥克斯,近年来,包括王龙集团、华通电器、春龙(反光材料)集团在内的一批甬企走进中西部,探索共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