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设计大咖纵论“设计改变温州”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2-26

  一场“内观瓯越底蕴、外接国际设计潮流”的时尚创新设计主题演讲,在瓯海时尚智造小镇客厅3楼举行,宋建明、鲁闽、邹奉元等七位国内时尚设计大咖作为嘉宾出席,通过时尚创新设计的主题演讲,来共同探讨设计创新在未来温州的发展,聚焦如何从区域特色和产业基础出发,提炼创意设计,促进温州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让“设计改变温州”。

  行业大咖建言时尚智造小镇

  “艺术遭遇小镇,应当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昨天刚刚受聘为瓯海时尚智造小镇名誉镇长的宋建明,马上就“进入角色”,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分享了打造特色小镇的些许经验。他认为特色小镇“非镇非区”,而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发展。“小镇做小,做出特色。”

  宋建明从人、事、物、场、境等几个方面详细对艺术与特色小镇的关系做了分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以杭州的之江艺创小镇建设为案例,形象生动地阐述文创类小镇的打造理念。该小镇由西湖区、中国美院和浙江音乐学院三方合作共建,政府、高校、企业深度协同,以“龙象携凤、之江腾飞”为核心,创建区域范围包括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国美术学院龙山校区、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和环美院产业带。未来要打造全球最大的艺术教育社区、全国最强的文创设计航母、全民共享的艺术生活家园。

  除了宏观规划,昨天还有不少文创大咖提出专业性建议。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运河认为,温州应该走制造驱动之路。结合温州产业特点,他建议政府首选鞋服这一有基础、有品牌的行业进行突破发展。时尚设计有三大层次,分别为核心层、扩展层和延伸层,而鞋服正处于核心层。

  在论坛中,李运河强调了人才对小镇打造的重要意义。“要立足本土培养时尚设计人才,要营造宽松的环境留住设计师。”他说,“小镇建设以来我们经常讲到高级定制,这需要一批大师工作室落地,大量技能人才支撑。”他进一步表示,时尚不能没有根,无论是时尚小镇还是时尚之都的打造都离不开温州的文化艺术。作为“百工之乡”,温州要挖掘传统重新设计成为流行。

  传统企业需以创意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

  一直以来,服装、鞋类、眼镜等均为温州的支柱产业,已形成庞大的规模与完整的产业链,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模式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以设计为源头,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已成为我市产业升级的战略方向。“这其中非遗技艺的创新传承是做企业和做设计应该重视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鲁闽说道。

  “比如温州有瓯绣,它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技艺,可以运用这个元素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这里我举个例子,一个床上用品采用了纯手工的刺绣,卖了18万元,卖得很好,这就是和非遗结合进行创新设计的成功卖点,也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创意。”鲁闽说道。

  作为鞋服行业大市,我市亟须创业创新的驱动。以一双普通的鞋子为例,没有创意设计仅仅是一双鞋而已,当创意附着,它被赋予了延伸的多种功能。昨天,全国鞋业高级技师联盟副主席、教授林述琦带来主题为“鞋服功能性设计”的演讲,他以“保健功能设计研发”为例,从位于足部的大脑反射区、颈椎反射区、眼反射区、按摩包设计等方面讲解了设计与人体工学之间的关系。以这种科学的方式设计出来的产品更符合当前消费者的健康个性化需求。

  同样是关于一双鞋子的“创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全国鞋服饰品及箱包专指委主任委员施凯则提出了采用鞋服智能设计提高附加值,包括舒适度、功能度、数字化、“互联网+”设计。以提高舒适度为例就有多种方法,比如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指导鞋类结构优化和材料选择优化,强化足鞋形态匹配提升鞋类适脚性设计,局部压力感知降低服装部位束缚作用等。

  大咖们带来最新最前沿的时尚资讯

  除了宏观的建言和专业技术分享,在昨天的论坛上,大咖们还带了最新最前沿的时尚资讯和行业趋势。从多样时髦的产品下,参与者可一窥该产业的内涵。

  东华大学教授陈彬带来“最新时装流行趋势”主题,对比90年代和70年代的服饰关键词,详细介绍了70年代加州风格、民族、运动、迪斯科,50年代的波希米亚风、运动休闲、佩斯利花纹,50、60年代马里、美式运动以及中国风等各个时代的服装风格元素,图文并茂地讲解了Prada、etro、Elie Saab等知名品牌和工作室的最新服装发布。这些元素穿过几十年的时光,如今仍然能在最时髦的服装上体现出来。“除了保暖的基本功能,服装还有深层的其他功能,通过它能看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淀。”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