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要深刻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核心要义。对我市来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要以“七大工程”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优质发展。
一是科技创新工程。要着眼于国内外高端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完善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技术溢出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对重大技术的攻关,集中力量突破重要装备、系统集成、关键工艺、关键材料等一批核心技术。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现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围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打造重点产业链,建立各类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联盟。围绕石墨烯、机器人、页岩气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独立法人、实体化运行的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二是产业创新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制定产业创新技术路线图,编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创新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培植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推动汽摩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链式化、服务化、循环化方向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向精品化、特色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以两江新区为核心,高新区、经开区、璧山高新区为载体,大力推动研发成果向产业一线聚集和转化应用。
三是企业创新工程。推动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工业骨干企业设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给予普适性的财政补助,引导工业企业有计划、持续性地增加研发投入。组织科技成果产业对接活动,支持工业骨干企业牵头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建设,支持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创业载体发展。
四是产品创新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专利品牌产品培育,大幅度提高重庆企业专利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立得住”的核心产品。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引导中小微企业以实用新型专利作为突破口,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不可替代的唯一产品”。
五是管理创新工程。在工业企业中大力推行对标行动,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制定改进时间表和路线图,尽快缩小与先进水平差距,培育对标示范企业。全面推广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国内外现代管理方法,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工业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制造执行、供应商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智能管理水平。鼓励支持各类工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六是业态模式创新工程。加快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跟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重构传统产业生态。积极推动我市工业企业与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从产品销售和广告营销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渗透,发展异地协同设计、网络众包、云制造等网络化制造模式,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的加速融合。
七是产业组织创新工程。大力推进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经营、专业服务、系统集成、产业链整合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壮大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专业化企业,形成一批新模式、新业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形成全市工业大中小微各种类型企业梯度发展格局和协作成长机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改组。支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优势企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强强联合,跨所有制实施战略性联合重组,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旗舰式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