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2-30

  12月27日下午,东莞市长梁维东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建设金融强市总体规划(2016-2025)》《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东莞市政策性水稻、玉米种植保险实施方案》《东莞市政策性家禽养殖保险试点实施方案》《东莞市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实施方案》《东莞市政策性岭南特色水果种植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建设金融强市总体规划(2016-2025)》,提出要以“建设东莞金融强市”为总目标,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逐步调整金融产业结构布局,推动东莞成为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的主要衔接点、支撑点和有机组成部分,扩大东莞金融业辐射能力,提升地方金融品牌优势,力争在未来5至10年时间内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金融体系,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金融强市,实现由“金融大市”向“金融强市”转变,为东莞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梁维东指出,《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东莞建设金融强市的目标任务,为东莞推动金融业发展明确了指引、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东莞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效发挥金融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

  梁维东要求,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抓好《规划》的有效落实,通过“金融强市”的建设,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与制造企业联动发展,政企一道共同努力,把东莞金融发展水平推上新的高度和水平。

  到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140家左右

  到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3.5%左右;金融业资产总额、金融税收总额保持8%-10%的年均增速,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

  到202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规模达到1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9%和14.5%左右;金融业资产总额、金融税收总额保持6%-8%的年均增速,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到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到140家左右,金融从业人员人均创造金融业增加值达到80万左右;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旗下资源逐步整合,初步打响东莞“地方金融”品牌。

  到2025年,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到150家左右,金融从业人员人均创造金融业增加值达到90万左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继续做大做强;东莞金融控股集团进一步发展成为银证保业务资质齐全、投融资功能强大的综合性金融组织;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机构数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倍。

  到2025年力争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超100家

  到2020年,信贷市场方面: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5000亿元以上;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9500亿元以上。资本市场方面:全市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市的企业超过5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超过400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超过800家。

  到2025年,信贷市场方面: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1000亿元以上;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4000亿元以上;资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银行业本外币存贷比提升至66%左右;银行收入多元化显著进步,中间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3%左右。资本市场方面: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分别达到800家和1500家以上。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