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鸡技工”品牌插上飞翔的翅膀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1-06

  说起品牌注册,更多人想到的都是商品,但在宝鸡,“宝鸡技工”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品牌,并且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近年来,宝鸡市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精心打造“宝鸡技工”品牌,使全市职业教育取得全面发展,让“宝鸡技工”技能人才队伍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年培养7600名高技能人才

  宝鸡市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有力的人才政策扶持,高技能人才异军突起,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增添了新的动力引擎。截止2015年底,宝鸡市共有技能人才约1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5万人。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2人,陕西省首席技师23人。2013年和2015年,宝鸡市两次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技能振兴专项活动试点城市;2014年6月份,市技能办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委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此外,宝鸡市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全面加快技能人才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全市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精心打造“宝鸡技工”品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全市共有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54所,其中人社部门办学2所,行业和企业办学12所,民办院校40所,在校学生2万多人,开设专业(工种)70余种,年培养高技能人才7600多名,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万多人,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创业博览会、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时机,组织职业院校、相关企业进行洽谈交流,积极搭建平台,深化合作交流。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宝鸡市促进就业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共有20多所院校和30多家企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全市有50多所职业院校与省、市内外2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20年全市技能人才达20万

  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介绍,2007年市政府成立市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建设管理办公室,强化了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制定出台了《宝鸡市2011年——2020年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宝鸡市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推进技能人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使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总量达到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5%的目标,有力促进了宝鸡市职业教育发展。

  对按要求完成就业创业等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年补贴培训资金2000多万元。全面落实中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宝鸡市技工院校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办法》和《免学费资助管理试行办法》,规范了学生资助工作。每年审核发放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资金近3000万元。此外,对在全市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授予“宝鸡市技术状元”、“宝鸡市职业技术能手”、“宝鸡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奖优秀选手晋升相应高级职业资格,并奖励每人500——2000元。每年组织开展“宝鸡市十佳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并给予每人5000元的重奖。近年来,有540余人通过竞赛晋升为高级工、技师。

  不仅加强自身培养,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全市每年通过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自主培养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人才约2万多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000多人,各类新技师200多人。2013年初,聘用宝鸡籍党的十八大代表、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巨晓林同志,为宝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聘教授,为宝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开辟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注入了新的活力。

  形成祟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表示,将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宝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宝鸡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工作。切实加大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及成就,宣扬高技能人才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祟尚技能、技能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中央和省市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建立全市性的公共实训基地,重点支持一至两所技工院校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规模、层次和水平,努力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政府主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公共信息平台,积极构架深化校企合作的良好通道,切实增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一是从政策上统筹整合。综合了发展职业教育、困难学生资助、扶贫攻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等扶持政策,基本做到政策平衡,人人公平享受,确保政策发挥最大效应。二是从资金上统筹整合。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统筹安排、综合平衡、不重不漏”的原则,对技能人才建设各项资金实行统筹整合,设立专户,集中管理,分类兑现。三是从资源上统筹整合。制定统一标准和要求,对各类职业院校的布局、专业设置、教学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加强统一规范管理。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已由原来的24所整合为19所。四是强化工作上的统筹协调。积极发挥市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建设管理办公室的作用,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联席会,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制定措施,与组织、教育、工青妇等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