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东莞人才发展论坛于11月25日上午在东莞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隆重召开。作为2016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论坛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人才工作者等200余名嘉宾及观众的积极参与。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桂昭明,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David Zweig、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融智国际教育集团 CEO、江苏省侨界专业联合会副会长江冰,中关村(000931,股吧)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张秀英等嘉宾出席论坛,重点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的主题,为东莞今后要如何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为人才发展松绑放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东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司琪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与会专家能畅所欲言、毫无保留,为东莞人才工作传经送宝、建言献策。同时也表示东莞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紧扣人才优先发展主基调,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这条主线,继续在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等方面大胆改革突破,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切实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使天下英才近悦远来,努力为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凝聚起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论坛上,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桂昭明提出人才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破除“四个脱节”,即科技人才同经济的脱节、人才创新成果同产业的脱节、人才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脱节、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的脱节;并建议东莞今后创新人才发展机制需要做到“四点融合”,即突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制度特点”、强化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的“引才重点”、攻克“人才名利双收”的“激励难点”、创建“东莞指数”使其成为东莞人才发展改革的“评价亮点”。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深入分析了目前制约人才活力释放的因素,提出了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大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改革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等激发人才活力的对策措施。融智国际教育集团 CEO江冰则分享了其带领团队为昆山引进世界名校杜克大学的成功经验。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则重点分享了上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对今后松山湖(生态园)创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以及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提供了有益借鉴。著名中国人才问题专家、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David Zweig为提升海外人才引进建言献策包括:允许且鼓励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应该给最近几年回国的科学家更多权利;缩小主管科研与教育官员的控制与分配资源的权利;通过竞争来分配越来越多的研究资金。
论坛互动环节由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主持,来自北京、上海、武汉、香港的专家学者就东莞市如何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建言献策其中包括:一、要建立东莞人才发展指数,从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投入、平台、社区教育以及创新成果等方面全方位评价东莞人才发展现状;二、人才发展方面要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思想家“四家联动”机制;三、关注人才不仅要关注“高大上”,还要关注“小轻新”,高层次人才很重要,重大项目很重要,但从东莞的实际出发,更要让年轻人、小项目、新兴业态生根发芽,使其从“小轻新”成为“高大上”;四、从源头上解决人才问题,东莞应敞开胸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资源,吸纳全球人才的智慧;五、创新体制机制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全球视野;二是通过政策制定,让本土的企业跟项目能够在全球进行自由流动;三是要反馈,通过政策制定,让人们的创新思想不断爆发。
东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顺娇等领导出席了论坛,并与论坛嘉宾就东莞下一步的人才工作进行了亲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