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潜心“造匠” 截至2016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达24万人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1-11

  从事内画艺术创作26年后,昆明市高技能人才、中国内画艺术大师孙鸿雁不仅组建了滇派内画艺术传习馆,还在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内画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从昆明市人社局获悉,近年来,全市技能人才的总量稳步上升,已经从2011年的100万人达到目前的120余万人。其中,2016年培养13897名高技能人才,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24万。

  特别是《昆明市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技工教育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后,通过政府层面的扶持引导,以及行业内的积极努力,更能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产业发展动力,助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人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张贵波就是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他18岁进厂,扎根基层一线工作十余年,用兢兢业业的作风,带出了30多名徒弟,成为铁建装备制造总厂首屈一指的焊接技师,并成立了个人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大型养路机械的结构件焊接生产带来新的助力。

  “昆明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以及技工教育高度重视,比如此前出台的《昆明市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技工教育发展实施意见》,是自2013年实施技能振兴活动以来,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昆明市人社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技能人才的学历层次、技能水平等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梯形年龄结构形态。

  此外,全市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如火如荼,而技工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作用日趋显著。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人才行业分布不够合理的情况,特别是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技能人才总量短缺,供求严重失衡。特别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技能人才受重视的程度、薪酬待遇、社会地位还不够高。与沿海地区相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工院校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仍显力度不够,职业教育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整合。

  将重点实施13项任务

  可喜的是,昆明市也正在积极努力。《实施意见》明确,将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以高层次创新技能人才为引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拔尖技能水平、精湛技巧技术,丰富实践经验、突出工作贡献,在本行业领域中创新创造能力强,引领示范作用大的一线创新技能人才和后备技能人才1000名。同时,在建立完善首席技师制度、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就业培训、技工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围绕《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全市将着力实施技能振兴计划,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现代技工教育发展。”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构建新型职业培训模式,拓宽技能竞赛选拔途径,加强名师名匠工作室建设,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着力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积极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机制,鼓励技能人才创业创新,创建昆明技师学院,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技工院校办学模式,合理构建技工教育专业体系等13项重点任务,全面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实施意见》也对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发明创新技能人才、名师名匠等给予奖励,目的就是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其中,在市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的选手分别给予个人5000元—5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通过发明创造、技术创新获取专利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每项1万元的奖励;对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工作室的,分别给予10万元和8万元一次性工作经费补助,对由昆明市推荐评选获得国家级、省级技能人才荣誉称号的,分别给予个人3万元和1万元奖励;

  而市级名师名匠工作室建设期内每年给予5万元的建设经费,设立工作室的单位按照1:1的比例给予资金配套,任期内的名匠给予每月3000元的生活补助。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