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上海金融人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门类较全、素质较优的金融人才队伍,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15年末,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35.07万人,比2010年末24.11万人增加近11万人,年均增幅约为7.8%。
极度紧缺17类金融人才
同日发布的《上海金融领域“十三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将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分为5个大类、32个子类:一是金融中高层管理人才,包括高层管理人才和中层管理人才;二是研究类金融紧缺人才,包括战略研究人才、行业研究人才、市场研究人才;三是业务类金融紧缺人才,包括科技金融人才、基金经理人才、投资银行业务人才、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投资人才、保险精算人才、供应链金融业务人才、航运金融业务人才、离岸金融业务人才、再保险业务业务人才、租赁业务人才、担保业务人才、保理业务人才、绿色金融人才、文化金融人才和互联网金融人才团队、创新金融人才团队、财富管理人才团队、金融产品研发团队、金融公关团队;四是专业服务类金融紧缺人才,包括金融数据分析人才、金融法律人才、金融财会人才、金融审计人才和征信评估人才;五是风险控制与管理类金融紧缺人才,包括金融机构监管人才、合规与反洗钱人才、风险管理人才。
上海在《目录》中还首次提出金融人才紧缺度的概念,从高到低分三个等级,分别用三颗星、两颗星和一颗星表示。记者查阅发现,在32类紧缺人才中,极度紧缺的人才共有17类,包括金融高层管理人才、战略研究人才和市场研究人才等。
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上海将对《目录》涉及的人才,实行政策叠加、服务叠加、资源叠加,进一步加大对适应金融行业发展需求、契合金融改革创新开放需要的紧缺急需金融人才的开发力度,包括实施金才工程集聚海内外紧缺急需金融人才、加强紧缺急需金融人才的培养和推进金融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