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东莞的电脑设备、智能手机、玩具、茶叶、毛织、服装、鞋、家具等制造产业位居我国前列,尤其智能手机、玩具的出口在世界上都举足轻重。2015年东莞成为全国非省会城市中第4个存款余额超过万亿的城市,2016年又成为全国第2个国税突破1000亿元的地级市。
但当前,土地、资源、环境对东莞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根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到203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90平方公里以内,而2015年东莞的土地使用面积已达到1140平方公里,土地开发逼近上限,再加上高端制造回流、低端市场分流等各种挑战,依靠传统的要素驱动和增量空间来拉动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
为此,《意见》提出,按照民营制造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已上市或已挂牌“新三板”企业、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四个类别,各选取50家共200家存量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兼并重组、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资本运作等提升综合竞争力,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试点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倍增。
同时,示范带动各镇街(园区)实施镇级倍增计划,推动镇街(园区)实施倍增的企业达到1000家。力争到2021年,全市产业集约化水平有效提升,实现试点倍增、供给提升、全面突破的良好发展态势。
东莞市市长梁维东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在十二五期间,东莞把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作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核心工作,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今年的“一号文”再次表明市委市政府重视制造业的态度。
“制造业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向全社会传递一个信号,我们将把重点工作放在推动先进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上。”梁维东说。
变普惠为精准扶持
此次被遴选的试点企业主要来自电子机械、太阳能、照明、新型材料、动漫科技、新能源、机器人(20.690, 0.10, 0.49%)等高科技领域。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数家入选的试点企业,无论是行业龙头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均表示此次推出的20条措施就像专为解决他们的困难而量身定制的,甚为“贴心”。
作为2016年度东莞市纳税过亿的企业之一,广东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入选了200家试点企业名单,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郑耀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都市丽人是东莞市首家主动报名加入倍增计划的企业,并计划在未来依靠发展总部经济来实现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