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一家打火机企业,多年来在当地名气很响——工厂最高峰时有4000多员工,出口量很大,是打火机这一温州传统制造业强项中的龙头企业。该企业的老板还是扮演过某位领导人的特型演员,前些年温州出现地方性金融风险,不少赴温州的记者还采访过他,他表现得很笃定:活得不错,不会“跑路”。
想不到,数年后,记者听到这位打火机老板狼狈不堪的近况——躲债外地,银行的钱和民间借贷的钱都还不上,因为上了“黑名单”,火车飞机都坐不了,近几年在打火机上至少亏损了3000多万元。
谈及他的近况,引发了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主的共鸣,有人跟记者谈起浙江一家有名的文具企业,近年来“强撑”,很大程度靠着地方政府的支持;还有人说起,浙江一家从事商标生产的企业,经营明明还不错,老板身体也很好,近期却开始放手不干,有闲有钱四处玩乐……
无意说起一位老板的近况,竟引得一众企业家的讨论,这背后,是近年来类似打火机、眼镜这样传统低端制造业逐渐式微,以及人们对“脱实入虚”和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担忧。
令人振奋的是,近期,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从去年8月到12月,民间固定投资连续五个月同比增速为正值。民间投资回升态势下,记者探访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和台州等地,管窥民间投资的虚实。
民间借贷趋于健康规范
观察温州经济健康与否,该市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是一个窗口。5年前,温州的金融风险引全国关注之时,记者曾探访该中心,门庭冷清。而如今,前来咨询放款和寻求贷款的人络绎不绝,不时还有些有撮合成功经验的律师现身说法。温州市民胡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自己将100万元积蓄借贷给一家金属制品企业,觉得放心可靠,还介绍给了自己身边亲友。温州某装修公司董事长黄崇光告诉记者,3年前,他以1.1%的月利率从该中心获得了维系企业运转的资金,度过难关。黄崇光表示,这里利息虽然比银行高,但融资便捷,以前,当地短期的民间借贷的月利率通常超过2%。
记者发现,这里有一套较为可靠的服务流程:建立资金供求信息库,提供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民间资金供给信息;通过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信息配对;安排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见面;协助资金供给方、需求方办理借款手续,并登记备案;为借贷双方整理资料,归档,向主管部门备案。据了解,收集民间借贷信息也是该中心的重要业务,远期目标是搭建一个数据查询平台,建立起民间版的信用查询系统,为借贷双方搭建起信息传递的桥梁。
民间借贷中心之外,2015年10月,温州信用保证基金运行中心、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运营管理中心成立,通过“政府+保险+银行”的风险共担模式,将温州小微企业从原先的企业互保、联保链中解脱出来。类此的尝试,台州在2014年就开始了,当地政府牵头成立了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台州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其中,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了40多万家企业、600多项数据、3000多万条信用信息,有台州企业主告诉记者,现在最怕的,就是进了该平台的“失信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