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坚持建章立制、厘清权责,压实责任、动真碰硬,实现成风化人,打响基层文明创建这场硬战,攻坚战。但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东莞在不断探索中,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努力交出“两个文明”建设好答卷,为东莞市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作出新贡献。
建章立制 形成市镇统筹齐抓共管创建新格局
2016年6月,全市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 促提升”动员部署会议召开,聚焦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不均衡这个突出短板,提出大力实施“四大提升工程”和“十大整治行动”,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发展软硬环境,大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将东莞打造成现代化文明城市。
号角已吹响,如何快速精准行动?
行动方案出台。《东莞市2016年镇(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方案》《东莞市2016年镇(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重要工作责任分解表》等多份指导性文件迅速出台。全市镇街文明创建整治提升85项重点任务逐一责任分解,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抓落实。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推进基层文明创建指明了方向。
领导靠前指挥。市委成立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 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几套班子领导各挂点督导一个镇街的工作制度,完善《东莞市文明建设委员会工作制度》,形成党政领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
镇街迅速落实。全市动员部署之后,基层文明创建热潮迅速在各镇街掀起。万江街道印发《万江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市交通运输局出台《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深化道路运输安全动态监管专项行动方案》,市住建局牵头制定《加强村居文化景观规划建设和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方案》……作为示范镇街之一,横沥镇更是大力强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抓好长效机制的优化提升。按照“两整治两增加”的核心要求,制定文明创建“10大行动,35项整治”计划、“示范点”建设方案、“七大突出问题”整治责任分解表和文明创建督导检查方案。在管理机制上,重新完善了《横沥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横沥镇城市绿化条例》《横沥镇户外广告管理规定》《横沥镇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等12个管理办法或方案,总结经验,查疏堵漏,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防止无规可循或有规不循。
制度先行,是全市基层文明创建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经验总结,更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8个多月来,全市不断完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创建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出台系列制度规范,形成东莞市基层文明创建“补短板 促提升”创建标准、操作指引和图例说明;阶段性任务结束后,将继续保留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抓好任务安排、情况调度和工作协调,健全常态化的领导机制;出台系列规章制度,健全常态化创建考评机制、文明创建问责机制,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市镇统筹、齐抓共管的文明创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