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未来,必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曾多次强调。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耕年前调研我市人力社保工作时也指出,要强化人才工作在城市转型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市人力社保局于2月21日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全面落实我市人力社保工作“九个年”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人才工作突破年”建设。从中央到地方,无不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开设《人才圈》专版,第一时间传递温州人才政策、信息,挖掘温州企业引才、用才、留才和育才之道,讲述各路英才在温创业、尽展其才的故事,助力温州人才工作,为温州“聚天下英才”鼓与呼。
在温州,越来越多像罗祖华这样没有叫得响的学历、职称,却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的专才、偏才,因其对行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贡献而更加受到肯定和支持。不久前,来自全市各地的快递员、仓储管理员、叉车工等150名物流人员参加了温州市第四届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在叉车工技能操作、仓库管理员技能操作、快递员技能操作、小货车驾驶员技能操作以及大货车驾驶员技能操作等5项技能上角逐,各项目前三名选手获得“温州技术能手”、“温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荣誉称号,年龄35周岁以下则获“温州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而在去年全年,温州电力、环保、交通运输等18个行业的近2000人参加了数控车工、电焊工、景观设计、物流、模具设计等43个项目的技能竞赛,共产生109位温州市技术能手、技能带头人及88位青年岗位能手、24位巾帼建功标兵。
不以学历职称论英雄专才偏才同享人才政策
“专才、偏才同样受到支持、肯定和奖励,是源自温州长期以来不以学历、职称论英雄的人才观。”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与市场处负责人说,去年温州积极组团赴北美、西欧及国内南京、武汉等地举办温州专场招聘会广招各类英才:入选“国千”6人、“省千”16人,入选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省“151人才工程”21名、市“551人才工程”352名。同时还持续加大力度实行2015年出台的“人才新政十条”,对温州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贡献突出、作用明显,在专业领域影响力大的,但是没有入选重点人才工程或重点人才称号,或没有相应的学历、职称的专才、偏才,经认定后,同样享受相应的人才政策。
各县、市(区)近两年也先后发布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专才、偏才的重视。平阳县出台的《平阳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中,工匠人才和优秀高级人才、“六名”人才、杰出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一起,同样是为“3+X”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力度引进、培养和支持的人才对象。永嘉、苍南、瑞安等县、市也纷纷出台各自的“人才新政”,进一步强调和实行不唯学历、职称招才的用人方式。
“专才、偏才越来越受重视,也帮我们企业改善、提高了这类人才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的愉悦感,帮企业更好地招才、留才。”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道德说,诚德科技现有员工47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就占了120多人,其中学历、职称不高的专才、偏才为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