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夯实制造业经济平稳向好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3-15

  重庆加快推进工业供给侧改革,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3月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促进经济发展,要牢牢抓住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这个根基,加快相关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在提升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方面下大力气,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

  工业经济平稳向好

  孙政才介绍,去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4万亿元,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5664亿元,增长13.5%,高于全国9.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1585亿元,增长12.6%,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6.4%,高于全国0.43个百分点;园区工业产值突破2万亿元,产业集中度提高到81%。

  支柱产业持续发力。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品牌加速集聚,大宗订单持续增长,电脑产量6765万台,手机产量2.29亿部。汽车新产品投放量和单车均价不断提升,主力车型持续热销,汽车产量达到316万辆。装备,化医和消费品行业产值增速分别为9.3%、7.5%、11.7%。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核心产业链基本成型,生产液晶显示屏3949万片、集成电路芯片3.3亿片。页岩气产能达到70亿立方米,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加速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2700亿元,增长50%以上。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240亿元,增长20%,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居西部首位。工业新产品产值550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23%,新增企业专利授权3万件,3家企业获评工信部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

  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工业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六年超过40亿美元,居西部前列。工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市进出口70%以上。在渝世界500强工业企业达到224家,“渝新欧”全年开行420班次,国际货运量增长15%。

  补短板促发展

  2016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围绕“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制定实施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4+X”工作方案,坚持把壮大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生产端改革倒逼要素端改革,促进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介绍,重庆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严格实施“注销执照,拆除设备,安置职工”的标准,去除钢铁产能517万吨,煤炭产能2084万吨,52家烟花爆竹企业全部停产。实施企业集团内部消化、兼并重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破产关闭等“四个一批”,清理市属国有僵尸企业、空壳公司231家。出台“涉企30条”,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举措和社保阶段性降费等政策,实施售电侧改革试点和天然气大户直供,累计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500亿元以上。

  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1+4+X”工作体系,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去无效供给,补短板,降成本,防风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钢铁、煤炭、船舶等七大行业去无效产能,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市属国有企业专业化重组,“一企一策”推动部分国有企业转型脱困,加快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