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海参、非得海参肽、“海藻多糖”……大连有着优质、特色海洋资源,商场柜台上,琳琅满目的海洋食品中,有很多都是依托大连工业大学的技术转化而成。近年来,大连工业大学围绕“创新”这一灵魂,结合我市海洋食品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科研平台实现资源优化协同,以创新合作机制保障服务地方经济,拉动我市海洋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大连工业大学获得“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等四项国家科技奖励,并获批“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等34个省部级科研机构,进一步夯实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力。
大连工业大学的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海洋食品领域“唯一、最高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转让机构,一直以大连优质、特色海洋资源为基础,以服务我市海洋食品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主要是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及共性技术”问题,并在相关企业进行了产业化转化。
海参市场需求定位之一是“滋补作用”,尤其是大连消费者都有“冬季进补”的习惯;但是,在海参系列产品中,还没有细分“滋补专用”的海参产品。大连工业大学采用系列技术集成开发了“鲜食海参”产品,建立海参家族新品类。相关技术在大连上品堂公司转化,并成功上市,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也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大连海参”是地理标志产品,是大连的公共品牌。“品牌”的基础是品质,品质基础是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价值。大连工业大学用科技创新提升“大连海参”品牌的价值和公信力,促进大连海参产业的健康发展。科研人员结合“大连海参”品牌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开发了“优质海参标准体系”和“第三方监管平台”;此“方法”对提升和保护“大连海参”品牌的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此“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将会引领我市海参产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海参精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海参肽类食品”,是一种高科技产品;产品具有“功效明确、附加值高、食用方便”的特点。大连工业大学多年来一直对“海参自溶酶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研究成果”产品化转化的方向之一就是“海参肽类食品”。“海参肽类食品精深加工技术”成功的在“非得生物公司”产业化转化,用“一项高技术成就了一个新产业”,开创了海参产业新领域。
海藻资源的“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等技术,是促进“海藻产业”发展及开发“藻类食品”的重要手段(方向)之一。大连工业大学以大连地产藻类资源为基础,以藻类产业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为目标,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组织科研人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结合承担的国家“863”科技项目,积累了“海藻多糖”的成套技术及实施方案。“海藻多糖胶囊”(保健品)已经在大连水产养殖公司成功上市,系列产品在陆续开发中。
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辛丘岩说,大连海产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产品创新,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是海洋食品行业发展的关键。大连工业大学将继续以海洋食品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总结和提炼“关键和共性技术”,继续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继续为促进大连海洋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