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市”如何建?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简称“人行东莞中心支行”)方面的观点是不能够另起炉灶,关键还是要立足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东莞市20 16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 4 1.6 4亿元,同比增长8 .2%。金融发展要密切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科技、产业、金融“三链融合”为切入点,大力推动金融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证金融发展的人才需求。
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人行东莞中心支行表示,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示辖区金融机构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同时,人行东莞中心支行针对近期的楼市信贷政策、理财产品发行、非法集资监管等问题进行回应,要求辖区金融机构审慎把握房地产信贷投放节奏。
金融发展结合转型升级需求
南都:从金融大市到金融强市,东莞的距离有多远?要拉近这个距离,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人行东莞中心支行:随着近年东莞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市金融业获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规模不断壮大,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推动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市”。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经济与金融是互动共生的关系,强调金融支持经济的同时,也要推动金融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当前,从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上市企业数量、直接融资能力、创投基金发展、新兴金融组织发展水平等方面来看,东莞离“金融强市”仍有一定的距离。
令人振奋的是,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2016年制定出台了《东莞建设金融强市总体规划(2016-2025)》,明确提出东莞要实现由“金融大市”向“金融强市”的转变,推动东莞成为广州、深圳2个区域金融中心的主要衔接点、支撑点和有机组成部分,扩大东莞金融业辐射能力,提升地方金融品牌优势,力争在未来5至10年时间内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金融体系,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金融强市。相信在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下,在建设金融强市总体规划大框架下,全市金融系统齐心协力,锐意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东莞从“金融大市”到“金融强市”的距离肯定似远非远。
下一步,要建设“金融强市”不能够另起炉灶,关键还是要立足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金融发展要密切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科技、产业、金融“三链融合”为切入点,大力推动金融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证金融发展的人才需求,全面构建起功能完备、适应企业需求、符合经济社会转型需要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如何撬动民间财富服务实体
南都:舆论常说东莞藏富于民,现在东莞推行“倍增计划”,从人行东莞中心支行角度来看,如何撬动民间这一巨大的财富,服务实体经济?
人行东莞中心支行:东莞民间资金充裕,实体经济基础雄厚。东莞经济要在更高起点实现更高水平发展,需要引导庞大的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服务好实体经济。
一是着力加强窗口指导。通过信贷联席会议、宏观审慎评估、货币信贷政策工具运用、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等平台,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立足东莞经济发展实际,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双创”、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项目、农业现代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领域的支持力度。对接好东莞“倍增计划”,为东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信贷金融环境。
二是着力推动科技金融创新。继续加强部门联动、政策指导、产融对接等工作,积极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和东莞市人民政府签署的《共同推进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以“行市共建”的模式,积极推动东莞市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着力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好再贴现、支小再贷款等央行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东莞市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并利用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评估、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制度、科技信贷政策导向等抓手,督导政策取得实效。
四是着力推动融资渠道拓宽。积极推动东莞市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债务融资,并积极为东莞市企业跨境融资提供便利。
五是着力维护辖区金融稳定。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维护东莞市金融秩序,提示辖区金融机构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共同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为东莞“倍增计划”和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南都:2016年楼市火爆,这一行情也烧到东莞。近期有媒体报道房贷开始收紧,目前东莞这一情况如何?如何配合楼市调控?
人行东莞中心支行:在落实“去库存”重点任务的背景下,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出现分化,包括东莞在内的全国部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信贷投放较多,风险也在不断积聚。为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将根据上级行房地产信贷工作要求,加强与东莞市政府的沟通,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要求辖区金融机构审慎把握房地产信贷投放节奏,加强对住房贷款集中度和风险的评估,在严格执行国家对限购城市有关住房信贷政策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机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投放政策、风险防控等因素,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合理确定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探索非法集资监控机制
南都:人民收入积累,理财意识提高,资产管理渠道众多,从东莞本土考察,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目前存在哪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什么?从部门职能来看,如何解决处理这一些突出问题?
人行东莞中心支行:伴随着居民财富积累和理财意识提高,市场上投资理财方式更加丰富多样,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发展很快,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银行自营业务与理财业务未能有效实现风险隔离、刚性兑付惯性尚未完全打破、资金短钱长用凸显期限错配风险、风险准备金提取不足等,既不利于行业可持续稳健发展,也容易引发金融消费纠纷,潜藏金融风险。为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市场稳健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应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业务监管。
一方面,人民银行正在探索实施宏观审慎评估,将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指标体系,促进银行机构审慎开展理财业务,加强稳健经营。另一方面,联合有关部门完善对理财产品等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政策,弥补监管制度真空,提升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理财业务规范发展。
南都:东莞民间资本充裕,也被非法集资分子所瞄准,如何打击日益突出的非法集资问题?
人行东莞中心支行:非法集资是社会的“毒瘤”,坑害了广大群众,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危害极大,应该予以严厉打击。
一是合力构建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的长效机制。使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长期化、机制化,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
二是探索构建以支付体系为核心的非法集资监控机制。依靠信息技术提升监控非法集资的能力,依托支付体系通过适时观察账户间支付往来,构建关键性预警指标,提升事前识别、预警、介入防范非法集资的能力,弥补目前主要通过举报或案发后介入打击处置非法集资的防控手段。
三是加强全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全民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形成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自觉抵制高额回报、非法集资活动的诱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