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各部门将出台哪些措施,又将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政策红利?今(12)日,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政府口岸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市高法院分别发布了支持措施。
市发改委: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助推自贸试验区建设
如何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志强介绍,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着力畅通三大国际物流通道、构建三大国际物流枢纽、培育国际物流主体、对接国际物流规则,以此构建形成国际物流体系。
其中,在畅通三大国际流通道上,将依托中欧(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通道,构建重庆至欧洲陆路国际贸易通道和规则体系,发展国际铁路联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探索建立渝沪外贸集装箱“五定”快班轮三峡船闸优先放行机制,发展江海联运;依托渝昆泛亚铁路通道、东南沿海港口、陆路边境口岸,以铁路和高速公路网为陆路通道,发展铁海联运和跨区域、跨国境的国际陆路运输。此外,依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探索空域和航空资源管理改革,构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
在构建三大国际物流枢纽上,将促进自贸试验区和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重庆航空物流园、果园港物流园等三个枢纽型物流园区功能联动发展。以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物流板块为核心,建设形成内陆自由贸易采购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临港产业服务中心、物流中心、物流贸易协同创新中心五大功能,支撑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在培育国际物流主体上,将积极培育和引进具有国际物流网络资源的国际物流企业来渝发展,打造中欧、中美、中新等国际贸易分拨、中转、销售和结算中心,提升自贸试验区全球供应链采购和物流服务能力。加快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支持跨境电商企业立足自贸试验区发展国际物流快速分拨配送体系。积极推动国际物流金融、国际运输等产业服务创新工作。
此外,市发改委表示,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打造覆盖铁、公、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
市知识产权局: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改革试点 打造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区
市知识产权局表示将重点抓7个方面内容,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紧扣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需求,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协调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融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
二是加快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简化和优化知识产权注册、登记、备案及收费减缴等流程,让企业获得更多实惠。
三是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自贸试验区建立专利、商标、版权联合执法机制,完善纠纷调解、援助、仲裁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行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