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2.5亿元的“沁阳英才基金”;实施引才聚才“11153”工程,打造人才汇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高地”;扶持河南超威、河南兴发等骨干企业争创国家级科研平台……这是沁阳在“学深杭、促创新”活动中接连推出的政策“干货”。进入3月份以来,沁阳市秉持“依靠创新赢得先机、依靠人才破解难题”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找差距、建制度、补短板,加快动力转换,推动创新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学深杭、促创新”,沁阳差距在哪儿?该市就通过学习讨论和梳理对比,找出了“症结”所在:创新理念上与深杭的差距最大,创新发展上短板最大,突出表现在党员领导干部不敢创新、不想创新、不会创新!
面对问题,怎么办?沁阳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借鉴深杭两地先进经验,学思践悟、学以致用,增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创新发展、转型攻坚的自觉自信,进一步激发创新的潜力活力、提升眼界境界。
新常态下,当支撑经济增长的原有动力不断减弱,何以驱动“新一轮发展”?沁阳结合实际,从驱动创新的“五大要素”:即资本、科技、人才、改革、信息化入手,加快支撑发展的动力转换。
向资本要动力,激活新动能。该市计划通过设立政府创投引导基金、采取股权融资、运用PPP模式、发行企业债等方式,撬动激活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通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争取更多企业在三板、四板挂牌;通过开展“引金入沁”工程,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或在沁阳开展业务。目前,沁阳已与北大金秋实现了洽谈对接,双方将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做好金融平台优化、产业基金组建、基金运营管理工作。
向科技要动力,下好先手棋。以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刚刚被评为全省“十快”、“两区”建设被焦作评为年度考核先进县市为契机,该市研究制定加快“六大园区”政策,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打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化工、有色金属及深加工4个百亿产业集群。该市还围绕培育河南超威、晋煤天庆、河南蛮蛮云等大企业集团,拟制定出台意见,对新获批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认定企业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的,市财政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省智能制造工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向人才要动力,激发新活力。该市制定出台“沁阳英才计划”,以最具含金量最有吸引力的支持激励政策,汇聚培育各类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计划通过举办北大金秋·沁阳创新发展大讲堂、委托知名科研院所培养、选派人才到高校深造、自主培养等方式,着力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多层次人才队伍;全力做好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险等保障服务工作,为各类人才在沁创新创业提供优良环境。
向改革要动力,破除旧障碍。该市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在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区发展、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创新体制机制;主动学习对接深杭两地,出台最具创新理念和开放意识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投融资等政策,切实把政策变为发展动力。目前,该市财政部门已积极对接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积极申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向信息化要动力,促进新提升。沁阳依托蛮蛮云公司,加快建设云计算产业园,筹备好国际“互联网+”高峰论坛,争取更多云计算企业进驻沁阳。同时,该市还延伸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网络游戏开发、软件设计及外包服务等下游产业链,推进与教育、健康养生、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共生,打造沁阳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聚力创新促发展,依靠创新赢未来。眼下,沁阳各级各部门围绕建设最优的创新创业环境,争做创新发展、转型攻坚的“保障者”;全体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创新、热爱创新、支持创新,争当创新发展、转型攻坚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