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创新驱动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放眼珠三角城市,东莞企业的创新表现如何?
5月6日,由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榜样的力量——2016‘FIT粤’科创先锋大赛”举行了隆重颁奖典礼,现场重磅发布了由南方日报社、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联合出品的《2016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东莞企业的创新成绩格外亮眼。
据统计,2016年广东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2%,有效发明专利量连续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全国第一……而在东莞,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实现逐年增长,2016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52.46%,数量排全省第四位,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报告指出,“世界工厂”正在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沿高地。
新特征 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日益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经历了由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阶段。在以深圳、广州为龙头,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7个地级市共同创建的“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下,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自主创新成效突出。
报告对广东统计年鉴、“FIT粤”科创先锋大赛参赛企业等权威数据深入剖析,归纳出“经济增长与创新投入并举”“专利产出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技术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科技金融助力高新技术企业高端高质发展”“政府有为引领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产学研结合加快制造业创新转型”六大新特征。
一系列创新指标中,东莞的情况格外亮眼。从政府的层面来看,每年投入20亿元建设“科技东莞”,实施一系列行动计划推动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在政策投入与资金投入等方面力度加强。从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来看,东莞2011年至2015年R&D数据分别是1.51%、1.66%、2%、2.16%、2.36%,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位于东莞的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去年申请发明专利3778件,进入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前十榜单。
新生态 优化政策环境为创新企业“减负”
报告指出,珠三角已经形成特色的“1+1+3”创新生态系统:以企业为创新驱动核心,以企业家群体为创新精神内核,三大创新驱动要素——政策、金融、人才协同共生。在政府层面,珠三角在国家、广东省的顶层设计下已开展了有益尝试,始终坚持以服务科技创新企业为核心,政策、资本、人才三大黄金要素向创新型企业聚集,加速珠三角企业创新发展。
例如,在支持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方面,仅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项目,便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与促进作用。报告以东莞市为例,2016年该市出台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以负面清单的方式限定不适用的活动与行业,在降低核算管理门槛的同时,还增加了外聘人员劳务费、试制产品检验费等加计内容,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5年度营业收入分别达到9241万元、15209万元、21361万元和30222万元,同期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分别为223万元、370万元、424万元和641万元。研发费加计扣除有效带动了公司经营业绩的飞速提升,目前已逐渐成为国内工业自动化相关领域的领跑者。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要紧抓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的“牛鼻子”,“支持企业申报高企并给予资金奖励”的政策在珠三角各地市全面展开。在高企认定奖励的激励下,2016年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880家,比2015年增长了78.8%。其中,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年净增2820家,增幅达147%;东莞市高企数量实现增幅106%,总量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