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积极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5-25

  世界经济已进入长周期调整,我省比较优势加速转化,面临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发展中国家低要素成本的双重挤压。作为世界制造业名城,东莞又有怎样的作为和担当?

  去年此时,东莞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一年过去,东莞已形成了第一批共17项在全国或全省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改革成果清单,近日还因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时到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等三项成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在综合试点试验的有力带动下,2016年东莞进出口总额11416亿元,同比增长9.8%,增幅在全国进出口前5名城市及珠三角9市中排名第一。今年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2675.5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好于全国(21.8%)、全省(15.4%)。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为契机,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撰文:靳延明 摄影:孙俊杰

  项目带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我们‘走出去’企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感觉如虎添翼。”刚刚参加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东莞市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说,华坚集团的目标是2028年之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10万人就业。

  企业是东莞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力量,作为全球最大的女鞋生产企业之一,华坚集团早在2011年就结缘埃塞俄比亚,建设中的“埃塞—中国(广东)华坚国际轻工业城”成为中非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全省“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

  立足独特的制造业优势、产业集群优势,东莞构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体制、促进开放发展的升级路线图清晰可见:项目带动,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展会对接,便利双边贸易往来;畅顺通道,构建“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网络;金融扶持,推动莞企“走出去”;改革先行,推动对接机制创新。

  截至2016年,东莞全市共有416家企业“走出去”,投资总额约为14.5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达13.3亿美元,东莞企业在境外共设立28个驻外机构。

  “一带一路”沿线劲吹“东莞风”。广东首个铁路货运(一类)口岸——铁路国际货运物流中心在古镇石龙落户,铁路从这里出发,连接中西亚直到俄罗斯、东欧;水路经由内河至虎门港,出发通往东盟南亚乃至西欧北美。东莞巧妙地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一带”与“一路”结点之城。

  2016年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11416亿元,总量排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五位、广东省第二位,同比增长9.8%;今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为2675.5亿元,同比增长25.4%。2016年,东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金额达2417.2亿元,增长11.5%,占比21.2%。今年一季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进出口金额实现462.3亿元,同比增长32.3%。

  去年举行的第三届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简称“海丝博览会”),推动7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共达成各类签约项目700个,涉及签约资金2068亿元。跨境电商等外向型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去年东莞的国际邮包出口量突破7000万件,跃居全国第四。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东莞第三大出口市场,并将在5年内成为主要出口市场。依托产业优势和贸易优势,东莞将加快建设中俄贸易产业园先导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物流枢纽,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把对接“一带一路”各项工作不断推向纵深。

  “五化并举”推进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靓丽的成绩单背后,是东莞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改革的努力。近年来,东莞加快建设与国际高标准相对接的经济管理模式,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东莞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数据中,工商登记相关数据格外抢眼。截至3月末,东莞全市工商登记户数达到86.65万户,同比增长18.8%。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一季度,东莞工商新登记户数3.77万户,增长52.0%。

  推动经济管理服务制度改革是《东莞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作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地,东莞积累了丰富的改革资源和改革红利。在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方面,东莞开展新业态企业集群注册改革、“住所信息申报+负面清单”登记管理改革、率先推行“互联网+审批中心”工商登记新模式、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这四项改革都走在全国前列。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