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着力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6-08

  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产抓拓展”经济发展战略,道外区以打造“金山银山”为抓手,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优势,着力做强做大建筑、餐饮、东北民俗、演艺等六种文化产业,全速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力争将道外区打造成历史文化传承区和生态旅游新兴区,向着“老城复兴,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迈进。

  依托世界规模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打造哈尔滨建筑文化新地标

  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伴随着民族工业的繁荣和外来文化的融入,道外人巧妙地将外国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中国古典四合院建筑完美结合,这些建筑不但承载了哈尔滨特定的建筑文化,更记录了老道外商贾云集的历史风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

  道外区加强“建筑艺术采风区”建设,打造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博览中心。通过采编“中华巴洛克建筑文化起源故事集”,建设中华巴洛克建筑文化影视拍摄基地,组建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摄影爱好者协会等,开展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扩大中华巴洛克建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发展形成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产业,打造哈尔滨建筑文化新地标。

  依托有口皆碑的道外小吃,打造全省餐饮文化新名片

  道外区是哈尔滨本土美食的聚集地,以其浓郁的市井味道和厚重的老城气息吸引着众多历史爱好者和美食探寻者。经过百年的发展,道外美食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社会功能,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属性,而入选了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六合顺传统清真厨艺、宴宾楼哈埠菜、范记永传统饮食制作技艺等等。

  道外区将多措并举加强“餐饮文化品质区”建设,开展“道外名小吃”文化品牌内涵挖掘行动和“百姓最喜爱的道外名小吃”评选活动,建立健全名小吃文化品牌跟踪管理体系、食材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诚信文化建设管理体系,编制“道外名小吃美食地图”,打造东北名小吃品味中心,构建特色餐饮文化产业新名片。力争用两年时间,把中华巴洛克街区、宏伟路绿茵名小吃美食街建设成全国名小吃餐饮文化专业街。

  依托传承历史的民间工艺,打造东北民俗文化鉴赏新平台

  道外区是东北民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个系列近100个种类。其中,剪纸、烙画葫芦等已列为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富长、夏立军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民间艺人和工匠能人会聚道外创业。

  道外区正在加强“民俗文化展示区”建设,打造东北民俗文化鉴赏中心。立足本土文化特质,建设“老道外民俗艺术展览馆”,开辟民俗艺术现场演绎制作馆。汇集民间民俗艺术专家资源,围绕地域特色文化标识,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盘活民俗文化产业,打造传统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板块,丰富民俗风情游内涵。

  依托古今融合的演艺文化资源,打造全国曲艺之乡新品牌

  道外区蕴含着富有浓郁传统气息的演艺文化根基,以薛兆平为传承人的龙江皮影戏、以李玉珊为传承人的西河大鼓等艺术精品分别成为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20余部影视作品在道外区拍摄,星熠社、德云社、龙缘相声社、儿艺皮影戏纷纷落户道外。

  道外区将着力打造全国闻名的曲艺之乡,积极整合文艺资源,发挥“星熠社”等文化龙头企业平台作用,筑巢引凤,做大做强文化艺术品牌。在做好传统文艺节目的同时,引入现代文化元素,丰富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举办“老道外大舞台”系列文化演出活动,使之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成为吸引市民和游客观看的文化艺术品牌。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