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和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获悉,为破解企业用地、用人难题,深圳深入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为深圳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新增用地中工业用地比例不少于三成
一是加大土地资源供给侧改革,全力落实拓展空间十大专项行动要求。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强化精准化、差别化土地供给,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重点企业、成长型创新型企业等实体经济用地保障。二是抓盘活存量拓空间,持续加大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土地二次开发力度。三是抓科学用海拓空间。积极建设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主动加强与国家、省海洋局的沟通对接,强化“海域+陆域”的全域空间资源整合。四是抓违建整治拓空间。持之以恒消化存量违建,确保2017年拆除消化违建面积比上年翻一番。五是抓城市立体开发拓空间。统筹地上、地面、地下三维立体空间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中心区、交通枢纽、城市更新等区域土地的多用途混合利用,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互联互通。
针对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深圳实施了专项保障政策。2016年10月深圳颁布实施了《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重点产业项目遴选机制,按程序遴选重大产业项目,实行专项用地保障,确保精准供应。第一,对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端制造业等产业项目按照市场评估价的一定比例确定出让底价,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第二,推动产业用地使用权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应方式,降低企业初始用地成本;第三,落实深圳市强区放权改革精神,产业用地审批权下放至各区,有效提升产业用地审批效率。
二、到2020年建设不少于800万平方米产业用房
为扶持和鼓励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深圳还着力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和供应力度,推动“房地并举、优先供房”。深圳加大了创新型产业用房的投入和建设规模,加强了创新型产业用房统筹管理,建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管理运营,完善了创新型产业用房相关规定,规范了配建比例和方式、地价标准等。同时,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用房供需服务平台,规范房源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发布,保证公开透明。
三、深圳人才政策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为破解制造业企业用人难题,深圳不断在人才政策、服务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从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到实施引进培育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高层次专业人才1+6”文件,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孔雀计划”,以及实施“人才安居”、鹏城杰出人才奖、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奖等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深圳人才政策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红利得以充分释放。
2016年3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出了20个方面81条178个政策点,再造人才政策高地。
四、“十三五”期间建设人才安居房30万套
为优化环境留住人才,深圳还着力强化人才安居保障。深圳计划向市人才安居集团投入现金1000亿元作为公司资本金,明确将市人才安居集团定位为专门从事人才安居房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政策性市属国有独资公司,重点打造人才安居房投融资、建设和收购平台。按照计划,“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将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及人才安居房40万套。
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人才“筑巢”。符合条件的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可获得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除给予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外,院士等杰出人才,既可以选择享受600万元的奖励补贴,也可以选择10年免租入住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选择享受住房的,在深圳市全职工作满十年,贡献突出且取得深圳市户籍的,可选择无偿获赠住房或1000万元购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