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首都功能正在加速疏解,北京正用创新驱动重新布局符合定位的产业,有些产业势必溢出北京流向天津、河北。这一进程其实也充满了巨大的机会,对于像央企、国企这样的大企业来说如此,对于中小微企业、创业型创业也如是。作为全国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北京,创业企业最为活跃,它们也期望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热点,期望先人一步抢得市场先机。北京商报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了解到,到天津、河北去创业、去开公司,创业企业大多处于观望,为何如此?
观望
到今年8月,王斌(应被采访者要求使用化名)创业已满两年。他的创业项目是做内容电商,已在北京注册了公司。经过近两年的打拼,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状态,但他的公司已基本步入正轨,公司团队也由当初的3人达到了现在的15人,同时也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户。
“与传统电商最大的不同是我们黏住客户的‘法宝’是讲述每一种产品的故事,通过图片、访谈、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希望做成一个讲述趣味故事的电商平台。”王斌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从王斌的平台上线以来,他就一直在关注天津与河北。为何如此?王斌的回答非常直接:“那里的成本相对低一些。”王斌介绍说,以他们目前所处的阶段来说,对于运营成本还是相当敏感的。
“比如房屋租金、小型库房的租金以及客服人员的工资,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王斌说,他们团队虽然仅有15名成员,但客服人员就占了将近一半。“但现在北京的这几方面费用都在上升,所以,我们也想到河北或天津去,北京只留一个办公室进行市场对接、营销以及其他行政事务的办理。”
“近段时间来,我们也一直在选址,但始终没有找到答案。”王斌虽然很着急,但还处于观望中。
与王斌关注天津、河北差不多,李彦馨看好雄安新区的商机,最近一直频繁地到雄安新区的雄县、容城、安新去考察。
李彦馨,五辰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她们的律师事务所刚刚成立不久,主攻股权投资、股权纠纷。“虽然我们是刚刚成立的小所,但我们也有长远的打算,希望到雄安新区去发展。”李彦馨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像她们这样刚刚成立的律所如果仅靠北京市场是绝对不行的,需要把业务向更广的区域拓展。
“去了几次雄安新区,我们发现那里的法律服务目前还不算特别完善。据我观察,容城目前只有不多的几家律所,而且规模都不大,但随着大企业、创新企业到雄安新区,需求将会很旺盛。”李彦馨说,因为她们的律所刚刚成立未满三年,还无法在异地设立分所,所以她们第一步计划设立一个办公室。
“虽然未来向好,商机无限,但我们也还在观望中,主要是还有像对当地政策不了解、风土人情不了解等困惑。”李彦馨直言。
北京商报记者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随机采访了5位创业者,都像王斌、李彦馨那样想去天津、河北“抓热点”、“抢商机”,但都处于观望中。
考量
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的这些创业者的状态,也在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与周五咖啡创始人、全经联园区地产委员会委员翁晶那里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据我观察目前北京的创业企业去河北、天津的热情还不是很高,虽然那边成本低,但只有某一类的项目适合。”李竹说。据了解,截至2017年6月的过去12个月,英诺天使基金投了90家公司。李竹的反馈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在北京的创新创业圈子里,翁晶是比较活跃的一个从业者,人脉也很广。翁晶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到目前为止,他周边的北京创业企业、创业项目还没有一家实质性地落地天津或河北。
为何如此呢?事实上,王斌和李彦馨都尚存同样的困惑:对当地的政策不了解。对于创业者们关心的扶持政策问题,在雷峰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立强看来,天津与河北无论是区域规划设置还是产业引导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扶持都很完善。
北京商报记者经过查询获悉,对于创业者们关心的扶持政策方面,的确如张立强所说。
今年的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意见》明确了第二批共92个双创示范基地,包括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45个区域示范基地,其中区域示范基地的核心任务是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通过搭建政策服务平台,重点解决在基层审批多、办事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策不落地等问题,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去年,天津市还设立了1亿元创投引导基金,扶持位于该区的天津“创新创业”特区发展。只要有创投机构对双创特区内双创企业进行投资,引导基金池内的资金就可以在通过双方审定合格的情况下,以跟进投资的方式,按最高30%的股权比例对企业进行再投资。2017年,河北出台的《河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实施计划》提出,当前河北省小微企业数量虽然得到快速增长,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却面临着缺场地、缺资金、缺服务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该计划提出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的主要举措。2015年,河北省为支持创业导师、支持创客和众创空间发展还出台了十项政策。
“但创新创业者们对政策的感受为何不好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创业企业更多地是关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政策的了解并不全面。”张立强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天津、河北的政策对外地企业宣传不够造成的。
支招
“当地的风土人情到底如何?人力成本虽然不高,但能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呢?” 除了政策外,王斌如此回答。“雄安新区的建设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把市场做好、能不能挺过去都需要仔细考量。”李彦馨也很实际。
针对创业者的困惑,张立强认为,“初创企业与国企央企还是不一样,央企国企是大体量的,是有国家政策导向的。初创企业大多的理想是商业布局,是在做外延的,业务的拓展必然在周边的小规模城市做闭环,在做闭环的过程中,河北、天津是好的选择”。张立强说,初创企业到天津和河北事实上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择不错,但哪些项目能在天津、河北生根发芽呢?“从整体来看,雄安新区的设立以及政策的变化,对于京津冀的发展是一个好时机,相对过去,政策的力度以及大企业的态度是一个利好的现象。但创业者也不能盲目。”天使汇董事副总裁陈斌分析称,眼下实体产业很大程度上被看好,所以创业者可以选择一些消费升级、产业升级领域的项目,“会有一些机会的”。陈斌建议,创业企业要结合所选区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当地的资源,例如电商项目要利用当地独特的产品优势。
“要找到真正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拍脑袋就去创业。无论是在哪里创业,现在都已进入热钱不多的时代,无论投资人还是市场,包括消费者,都被各种创新‘洗’过很多遍了。”陈斌特别提示创业者,选择智能制造等这些偏实体产业的创新更具机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有分工的,一些需要生产、加工的可以放到天津、河北,比如高技术领域、智能机器人、软硬结合、生物医药在天津、河北都能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研发放在北京,做到头在北京,手和脚在天津、河北。”李竹认为,生产、销售的项目可以放在天津、河北,需求中低端服务人才的项目可以放在天津、河北,一些文化创意类的项目也可以搬到天津、河北。“相对北京来说,天津、河北的综合成本更低。”
“其实对于想到天津、河北发展的北京创业企业来说,有一个方法特别省心、省力,就是找到一个好的平台入口。”张立强建议,创业企业可以找到天津、河北当地一些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作为入口,这样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人力成本都是最低的。通过平台,能够更容易、更高效地了解到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政策、主导产业等。同时,他建议创业者也可以利用各种区域型的招商引资对接会去了解信息、对接资源。
“入口还包括一些产业园区。”张立强补充说,创业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领域对接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有很多中小创新公司,能够形成用户的协同与合作,甚至是用户共享,让商业模式能够协同和嫁接。”
在给出建议的同时,翁晶也提醒创业企业要更理智与冷静一些。在他看来,天津、河北很多区域频频出台政策,只吸引了“魂”,并没有形成骨架。“北京创业企业走出去不能仅看政策,还要分析选择的区域是否能对企业、所处的产业有所帮助,有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翁晶说,据他了解,目前很多区域创新创业的企业政策频频出台,对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当创业企业真正去了以后,发现落差最大的是环境。他就发现,有些天津、河北的楼宇实际办公者寥寥,但注册的企业却有几百家。“企业创新是需要氛围的,没有很多实际运营的企业,谈何创新?所以创业企业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