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面对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六个浙江”的大背景,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趋势,面对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聚天下英才共建浙江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着眼浙江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突出人才强省,让各类人才充分集聚,让智慧才华充分施展,形成聚天下英才共建浙江、发展浙江的生动局面。这些重要论述,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目标定位、方法路径、务实举措等重大问题,必将指引我省不断开创具有浙江特色、体现浙江经验、展现浙江魅力的人才发展新时代。
浙江人才发展定位站上新高度
突出人才强省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人才观的核心要义,标志着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性贡献,决定了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这次省党代会明确提出人才的“两个定位”:一是把人才强省作为“工作导向”,二是明确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所谓“工作导向”,就是人才工作要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嵌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实现人才从保障性要素到发展性要素、引领性要素的提升。所谓“战略资源”,就是对全局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表明了人才的第一资源、第一优势、第一驱动力作用。省党代会还明确,人才强省的指向是全方位、全领域的,在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同时,统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这样的定位,更加符合人才的根本属性,更加符合“人人皆可成才”的“大人才观”,更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突出人才强省抓住了“八八战略”中蕴含的优势论,标志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次省党代会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八八战略”中蕴含的优势论,努力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优势。人才强省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主持召开第一次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人才强省的战略部署。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专门勉励我们“浙江的人才优势要继续巩固和发展,还要与时俱进、更上层楼”。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强省,靠的就是人才。面向未来,浙江最大的优势还是人才,最需要解决的也是人才问题。突出人才强省,把握住了“八八战略”中的核心优势,体现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政治定力,是新形势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实践载体。
突出人才强省抓住了浙江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大逻辑,标志着对省域治理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浙江生产总值已经连续20年居全国第4位。同时,正如省党代会所指出的,我省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传统产业转型阵痛仍在继续,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发展的速度和数量问题,更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面对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六个浙江”的大背景,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趋势,面对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省党代会报告突出强调人才强省,背后体现的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深邃思考,体现的是对未来发展动力转换的战略考量,意义十分重大。
突出人才强省抓住了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体现了浙江在实现人才强国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面对激烈的全球人才争夺战,2003年党中央提出党管人才原则;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三大国家战略,并写进了党章;2016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人才强国靠一个个人才强省作支撑,浙江必须以强烈的担当精神擘画出人才强国的浙江篇章。新一届省委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车俊今年5月21日在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浙江需要人才、浙江呼唤人才;5月25日,在杭州调研时要求着力招引更多高端人才、结构性领军人才;6月19日在新一届省委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让更多优秀人才在浙江脱颖而出、让更多千里马在浙江自由驰骋。这些要求和部署,必将引领浙江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