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机器换人”,主要是为了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改善普工短缺难题,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人才缺口,带来了新的职业发展机会。7月11日,苏州市人力资源机构英格玛最新抽样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在苏蓝领中,有16%将“充电”作为下班后一项重要安排,已开始为新的职业发展作积极准备。此次调查覆盖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等,共收回有效问卷2357份。
上半年每月加班明显增多
在苏蓝领月均到手3735元
据调查,今年上半年,在苏蓝领平均到手月收入3735元,与去年相比,每月增加112元。下半年,在苏蓝领平均期望到手月收入为4420元,比上半年实际到手月收入增加685元。
7月11日,英格玛研发中心总监刘肖鲁表示,从统计部门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看,上半年处于扩张区间,说明企业订单情况整体好转,用工和加班相应也会增加。今年上半年,在苏蓝领平均每月加班时间,同比增加明显。受访蓝领中,每月加班15个小时以上的,占比增加14.1%;基本不加班的占10.7%,比去年同期减少12.2%。25.2%加班时间在15小时以内,比去年同期减少1.9%;27%加班时间在16-25小时之间,比去年同期增加8.3%;13.2%加班时间在26-30小时之间,比去年同期增加0.7%;23.9%加班时间在31小时及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5.2%。
调查发现,3500-4000元是许多蓝领心目中理想的月收入。问及下半年月均到手收入时,期望值在3501-4000元、2501-3000元、3001-3500元、4001-4500元、5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38.2%、2%、9.2%、19.1%、7.8%。刘肖鲁表示,7月1日起苏州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940元,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20元。按每月加班36小时算,一个月可比以前多拿163元左右。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蓝领新增的月到手收入离期望可能还有一些差距。如果想要收入有大幅提升,就应在自身职业能力上多下工夫。
“机器换人”催生新的人才缺口
16%的蓝领下班后“充电”
“以前下班以后基本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到点睡觉。”从河南来苏打工的纪章伟说,第一次听说“机器换人”还是在上网的时候。挺担心自己被机器替换掉,就下决心报了机器人工程师培训课程。“最难的是刚开始的两个月,一点都听不懂。现在学起来倒挺顺,希望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多挣点钱。”
参与此次调查的在苏蓝领中,8%没有听过“机器换人”或“自动化生产”;53.7%表示听说过,但并不了解;34.6%称比较了解;3.7%称非常了解。许多在苏蓝领已开始为新的职业发展机会作准备,参与调查的蓝领下班后选择“充电”的占比达到16%,且增长态势日益明显。
刘肖鲁告诉记者,对于“机器换人”,在苏蓝领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觉得“机器换人”好,以后工作没那么累,二是担心自己被机器替换掉,导致失业。他说,“机器换人”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人才缺口,比如操作机器设备和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人员会越来越抢手。他表示,“机器换人”是一把双刃剑,对蓝领来说,主动应对比消极等待要好。每年都有一些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制造业技术工种培训,还有月嫂、网络运营等的服务业培训,蓝领可根据自身未来职业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
日常开支过半用于吃住
近四成蓝领用过“分期付款”
1997年出生的何平是陕西人,来苏打工近一年,他说,“来苏州后想换个手机,当时在店里看中现在用的这个手机,价格3000多元,那时刚工作没存款。店员推荐了消费分期,我申请了一下,15分钟钱就到我银行卡里了,速度很快。我分12个月还款,每月还二三百元,没有压力。”
受访蓝领中,36.4%使用过分期付款,34.5%未使用过,但对分期付款很感兴趣,29.1%未使用过,对分期付款不感兴趣。对此,刘肖鲁表示,随着个人信贷市场的日渐成熟、新生代蓝领消费观念的更新,在苏蓝领对贷款,尤其是消费分期的需求可能会出现较大增长。
调查发现,在苏蓝领平均每月支出1904元,每月剩余1831元。日常支出中,房租、伙食占总支出的55.2%。其次是服装费、交通费、娱乐休闲费等,分别占13%、11.5%、9%。
在苏蓝领经济拮据时,有63.6%选择向亲朋借钱,其中40.3%向亲戚朋友借,23.3%靠父母支援,19.4%通过信用卡分期付款解决,9.8%通过银行贷款解决,2.2%通过信贷公司贷款解决,5%通过其他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