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江苏的优势,江苏过去的成就主要靠人才,未来,江苏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仍然取决于人才。记者注意到,江苏求贤若渴,除了召开“江苏发展大会”这样的高层次会议来吸纳全球英才,对江苏本土人才的关注和培养也越发重视。什么样的人才是乡土人才?如何培养、用好乡土人才?交汇点记者进行了梳理调查。
江苏吹响“乡土人才”发展的号角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乡土人才”?乡土人才,主要是指农民企业家、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中的种植高手、养殖能人和能工巧匠等。这些“田秀才”“土专家”,常年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们的科研成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易推广、见效快的特点,推广开来就可能会出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效应。
2017年以来,江苏多次提出要培养、用好“乡土人才”,并出台了人才新政,省委书记李强也强调乡土人才的重要作用,这一系列行动吹响了“乡土人才”发展的号角,释放的“人才信号”令人鼓舞。
乡土人才是发展“草根经济”的“金种子”
扬州宝应县“乱针绣名师工作室”,一位男“绣娘”正在丝绸上飞针走线。他就是朱军成, “宝应绣”创始人,他的作品七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今年2月,江苏省委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朱军成作为唯一一名乡土人才的代表发言,得到了李强书记的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