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盘针”“顶梁柱”作用,昆明再加码。
根据7月3日印发的《2017年昆明市工业经济攻坚实施方案》,今年,昆明要紧紧围绕打造“4+4”重点工业产业,补短板和强根基并重,稳存量与扩增量并举,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全力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报记者,《方案》明确,昆明今年要新培育16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力争增长10%。
同期,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完成670亿元、力争70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占制造业比重的60%,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占比提高到45%以上。
明确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昆明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项目投资为支撑、园区建设为载体、创新驱动为动力、优化服务为保障,稳住存量、扩大增量,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加快培育新动能和提升传统动能,确保完成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为此,昆明将稳存量、扩增量,推动工业增长稳步回升。其中,在全省卷烟不下滑的前提下,突出抓好3户烟叶复烤企业生产调度,力争烟叶复烤行业增长10%,确保烟草行业增速与2016年持平。
同时,重点促进2016年已完工的34个重大技改项目、2016年新增入库的52户新建投产入规企业和80户小升规企业的产能释放,2017年再新增50个以上新建项目投产并形成增量,全年新增产值315亿元、增加值60亿元,拉动增长6个百分点。
为扩销售、促生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提质,今年,昆明将支持烟草行业促销去库存,支持云南烟草农科院搬迁落户昆明经开区;支持昆钢转型发展,确保安宁本部钢材产销量不低于400万吨;支持磷、钛化工精细化发展,实现化工行业增长5%以上;
还要制定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全面提升消费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确保全年增长17%以上。稳妥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落实,促进绿色发展等。
根据《方案》,昆明要着力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稀贵金属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其中,包括加快昆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东风云汽搬迁技改项目和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确保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5%。
加快呈贡云白药健康产业园、滇虹药业制药产业化基地、昆药生物医药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出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生物医药增长18%以上。
引领带动转型发展
抓项目、优环境,强力推动工业产业招商,是今年昆明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工作之一。
因此,昆明今年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经济攻坚的主旋律、主抓手,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主要领导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每月不少于一次专题研究产业招商工作。
为扩投资、增后劲,坚决遏制工业投资下滑,昆明要制定《2017年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攻坚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双百”工程,即:100项重点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方案》明确,昆明要全面梳理在库工业项目,盘清存量、理清增量,确保年末在库项目600个以上。
支持昆钢、云天化、云白药、云内动力、云铝、中铁建高新装备等大型企业,围绕优化拓展产业链扩大投资,引领和带动工业转型发展。
经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昆明要深入实施《昆明市“十三五”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突出抓好园区“多规合一”的相互衔接,强化规划环评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着力解决园区产业布局低质同构、恶性竞争问题。
在抓试点、促融合,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方面,昆明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其中,包括启动智能制造专项行动,率先在医药、装备制造、消费品、新材料等领域实施10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全面推动重点行业、优势企业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周期进行智能改造。
根据安排,今年,昆明还要组织20户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活动,做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
同时,着力构建制造业“双创”平台及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制造企业采用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工业云服务,促进、云计算、物联网与工业企业的深度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