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常态 “郑州经济”大有可为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9-1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控制宏观金融风险,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作为当前最主要的价值形成市场之一,“郑州价格”大有可为。

  9月9日—10日,2016首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召开。与会人士提出,要不断开创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格局,通过促进供给端优胜劣汰服务供给侧改革,帮助实体企业降低成本,促进实体产业升级,坚持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改革方向,努力建设一个与中国金融相匹配、与实体经济风险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期货市场。

  “郑州价格”成农产品(000061,股吧)市场风向标

  初秋的郑州,风和日丽。9月9日,在郑东新区如意湖畔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2016年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隆重开幕。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在中国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多年来河南省注重依托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优势地位,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农业生产的服务作用。”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维宁在论坛致辞中表示,目前“郑州价格”已经成为中国相关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风向标。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家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则是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郑商所目前上市交易期货品种有普通小麦、优质强筋小麦、早籼稻、晚籼稻、粳稻、棉花、油菜籽、菜籽油、菜籽粕、白糖、动力煤、甲醇、精对苯二甲酸(PTA)、玻璃、硅铁和锰硅。基本形成的综合性品种体系覆盖了农业、能源、化工、建材和冶金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

  张维宁表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内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参与也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开始利用期货工具规避原材料、产成品价格波动风险。特别是随着河南自贸区的获批,期货市场必将在河南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郑州市副市长孙金献在会上也表示,郑商所是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之一,依托白糖、动力煤等16个期货品种,形成了全球瞩目的交易场所,是郑州市的一个靓丽名片。近年来郑州市充分发挥郑商所的优势,以郑东新区核心功能区建设为带动,内创环境,外树形象,搭建平台,构建形成了以金融、证券、保险、期货等多元业务为支撑的现代金融业发展新格局。

  孙金献透露,目前郑州全市共注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333家,实现了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全覆盖。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达到21.3%,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他说,“2016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是一场国际盛会,汇集了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以及境内外交易所、期货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实体企业、研究机构的权威人士,这将对推动国内外期货市场改革,探寻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产生积极重大影响。

  他指出,此次论坛在郑州举办,不仅表示着郑州期货市场国际化、全球化进程迈出了新的步伐,也标志着郑州金融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持续提升。

  适应新常态 服务供给侧改革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风险管理需求快速上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郑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陈华平表示,在各方推动下,郑州期货市场体制不断健全,上市品种不断丰富,风险防控和市场监管的能力不断提升,郑商所已成为发展基础较好的综合性商品交易所。目前郑商所上市交易16个期货品种,白糖等期货品种价格已经成为定价的标准和依据,成为国际相关行业的风向标。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