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才强企战略助推产业纵深前行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7-24

  金湖工业从“制造”到“智造”,靠的是人才。“人才是流动的。”县委书记张志勇说,今后要建立更多人才交流发展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平台,这些人才可以自由交流,飞到金湖来发展。

  近年来,金湖县坚持以人才强企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强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金湖模式”, 连续五年位列全市人才工作综合考评第一方阵,两度蝉联“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称号。

  以优先发展为导向,构建人才强企新格局

  “这是我近年发明的射频导纳料位仪、工业无线测控系统,已获得国家专利,项目被列为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被认定为‘国家高新科技产品’ ”在苏仪集团无线物联网项目部,龙霄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在企业最新研发成果。

  近年来,金湖县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强县特别是人才强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金湖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修订完善《金湖县人才强县强镇强企实施意见》,将人才重点工作细化到年度、分解到单位、明确到个人,实行课题化设计、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标准化验收。

  在全市率先设立“3个1”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即1000万元高层次人才引进经费、100万元“科技镇长团”活动经费、100万元人才办工作经费。在此基础上设立了3000万元“荷都俊才”创投基金,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以产业需求为核心,探索人才引育新模式

  “你别小看智利在互联网上订购50个平方米膜,虽然是60万元小订单,但是他们在产品作性价比分析,如果从美国、日本进口50平方米这样的膜要100万元以上。”淮安科润膜材料有限总经理杨大伟拿着一张看似塑料薄片的离子膜对记者说。

  目前,全世界掌握膜技术的不超过5家,国内技术成熟的仅科润膜一家。在金湖县委主要领导的协调下,聘请了厦门大学教授、国内膜材料研究领域专家董全峰教授到淮安科润膜担任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县人才办组织专家对科润膜部分项目进行评审后,从3000万元“荷都俊才”创投基金中,以无息入股的形式为科润膜提供100万元资金。如今公司攻克了国外垄断多年的膜技术难关,产品进入了批量生产。

  去年11月,江苏视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新三板挂牌敲钟仪式,这家仅有50多名员工的公司在金湖县政府的帮助下,先后引进了美国匹兹堡大学程宏斌博士、吉林大学张宗弢博士、中科院长春化学所初蓓博士等8名高层次人才。目前,公司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纳米复合工程中心、江苏省高射率光学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现有博士12人。

  近年来,金湖紧扣“一主一新”产业发展格局,推动“荷都俊才”引育工程提档升级。采取“领军人才+团队”“人才+项目+资本”等引才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省“双创团队”引进零突破。稳步推进金湖县“511本土人才培育工程”,新获批省企业首席技师1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名;自主培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名,实现我市在该项“国字号”人才项目上的零突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名,全市唯一。金湖建好创新创业载体,探索“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相互链接的一体化模式,启动4.9万平方米科创园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科研平台,新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获批数量全市最多。探索以股权、期权为主的人才激励模式,视客光电、苏仪集团等6家企业成功试点。

  以强企兴业为目标,激发创新创业新动能

  5年前,在深圳打拼多年的王明华博士,寻找“伯乐”谋创业,恰逢金湖一家新材料在招聘高端人才,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

  如今作为企业技术带头人,王明华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4件授权发明专利,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10件授权发明专利,在业界具有较大影响力。所开发的纳米复合树脂光学材料产品已经形成产业化,产品获得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企业组第三名,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2016年已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引领新材料产业发展。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