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做活“分配链”“引领+共赢”激潜能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8-04

  “这个产业硬是好!去年,我把5亩土地都转包给了合作社,还在基地里务工,一年下来收入少说也有2万块钱,比种庄稼强多了!”7月18日,在大竹县川主乡砂仁种植基地,正在施肥除草的白牛村2组村民黄家蓉说起眼前这些“摇钱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据该乡党委书记张卫华介绍,2016年1月,川主乡引进业主投资600多万元,流转土地1800亩建起砂仁基地。短短一年半时间,贫困户通过加入合作社并在此务工,人均年收入可达1.5万元。

  砂仁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只是大竹县狠抓富民产业培育、激活农村经济动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牢牢抓住“特色”两字,大力探索适宜本地发展的优势产业,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了多方共赢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打响“特色牌”:“生态+高效”成亮点

  “去前年,我们在欧家、乌木等地流转近3000亩土地用来发展‘稻虾共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又在石河镇一次性流转土地300亩,投资350万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在大竹县石河镇前锋村“稻虾共养示范基地”,四川省百岛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相侃侃而谈。

  石河镇前锋村是省定贫困村,村民们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收入微薄,一遇“天灾人祸”,贫困发生率陡增。为了摆脱贫困面貌,“稻虾共养”等特色农业项目的引入被村民们寄予了厚望。

  “稻虾共养”,就是在稻田四周开挖环型水沟,沟中养殖,田中种稻,实现稻鱼虾共生,让水稻更加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因为小龙虾对农药化肥极为敏感,促使村民改变过去种水稻施用农药化肥现象。田中的稻谷产量较原来将减少一点,但加工成的大米,价格比普通大米可提升3至4倍,总体收益实际增加不少。在程相看来,发展特色产业尤其是生态农业,最重要的是转变村民的传统观念。

  在黄滩乡平桥村,另外一种“生态+高效”的特色产业也正蒸蒸日上。“油牡丹不仅是观赏花卉,还具药用、食用价值。其根可加工成中药材丹皮,其花瓣可作食材原料,其花籽可榨牡丹籽油,可谓全身是宝。”金石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光友声情并茂地向笔者介绍起油牡丹的种种好处。

  “油牡丹定植后可以收益40年不换茬,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年4、5月份锄草、杀虫一次,8、9月份再锄草、施肥一次,此外不需要额外的人工管护。”在戴友光看来,高效是这个产业的“制胜秘诀”。“每亩可产籽300至400公斤,按当前最低市场价每公斤20元计算,盛产期每亩至少可实现收入6000元,再加上5年以上牡丹根的收入,保守计算每亩收入能超万元。”

  做活“分配链”:“引领+共赢”激潜能

  转变传统经营观念,让村民得到真正的收益是关键。“村上发展油牡丹,我流转了4.3亩田、3.5亩土,每年就有2200元,在基地打工,每个月能拿1500块钱的管理费,既有收成还能分红,这样的好事以前哪敢想?”正在给油牡丹苗除草的黄滩乡平桥村3组村民蔡高迁一脸喜悦。

  而在石河镇前锋村,为了打消村民对于陌生产业的顾虑,村“两委”与业主共同探索出“菜单式”合作经营模式。“让贫困户在‘流转费+务工’‘流转费+种稻’‘养虾+种稻’等多种‘菜单’中任选一种参与‘稻虾共养’产业发展,在利润分配上,合作社占51%,剩余49%的利润拿出来给贫困户和村集体,实现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三赢’。”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