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如何联结内外“双循环”构筑人才枢纽城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0-12-21

  18日,由教育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29个城市(机构)协办的2020年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2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在广州开幕。

  面对疫情特殊情况,海交会采用了“线下主阵地+线上广传播+海外分会场”办会模式,分会场覆盖亚美欧;3300多名海外人才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携近3500个项目报名参会;来自全国多省市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逾2万个岗位虚位以待。

  今年,国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起点上,海交会正成为人才“双循环”的接口平台。而海交会的举办地广州,也正成为人才活力涌流的枢纽城,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数字经济下 广州展现“人才枢纽”效应

  琶洲实验室主任徐宗本:“在广州做事情相当容易”

  数字经济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对于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广州而言,海交会正让广州展现数字经济“人才枢纽”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琶洲实验室和深圳鹏城实验室都是湾区未来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科研力量,海交会让这两家省实验室站在一起,共同汇聚科创资源。

  “人工智能听起来很炫很酷,但它本质是如何利用虚拟的、数字的、网络的方法撬动和提升生产力,这就是数字经济,是我们实验室的核心。”中国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主任徐宗本极力向国际人才推介琶洲实验室,“实验室任务非常明确,对不太能够确定自己目标方向的人而言,具有一种强烈的指引作用。这里高手云集,都是一批院士和大科学家,在这个地方能够强人过招,能够保证你能提高,机制灵活能成事,服务到位让你感到体面。”

  据徐宗本介绍,琶洲实验室聚焦三大部分,一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研究,包括研究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人工智能脑科学基础以及基本算法。二是聚焦人工智能本身的核心技术。三是强调数字经济应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健康是实验室的重要落脚点。”徐宗本说。

  徐宗本表示,“在广州做事情相当容易。政府和科学家想的事情是一致的——怎样打破常规、怎样为国家分忧、怎么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出力推动发展。只要有利于这件事情的一切,政府都支持、都想办法解决。”在徐宗本看来,创新的环境需要包容。广州支持别出心裁的想法,支持敢打敢冲的创见,能够容忍失败,这构成了创新创业非常好的土壤和环境。

  琶洲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今年海交会上,广州海珠区首创制定并率先发布数字经济人才标准,数字经济人才认定标准采用了专家评审制、关键要素评定制两种认定模式,以便更准确地判断人才能力,对人才进行分级,这无疑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为未来全国数字经济人才的培育、聚集和政策扶持的聚焦用力提供了精准参考。

  鹏城实验室邹鹏:“人才为事业而来”

  今年鹏城实验室在海交会上发布诸多有关通讯网络和人工智能的研发岗位。鹏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邹鹏表示,薪酬条件、子女就学、免税保险等服务支持,如今只是基础性的引才措施。如今引才关键在于提供造就事业的平台,为高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条件。

  “人才不是为了待遇而来,而是为了事业而来。今天来海交会的人才们,第一关心的内容是科研机构正在做什么,其次才会关心生活有哪些便利条件。”邹鹏说,为了招揽人才,鹏城实验室首先主动讲述自己在做什么,让外界了解自己。其次实验室安排回国的优秀人才对成功的创业实践进行现身说法。最后实验室也注意和海外的科研机构建立共建的关系,围绕人才布局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在揽才上还有比较宽的数量安排,只要符合要求,没有数量限制。”邹鹏表示,通过海交会这样的国家级平台进行引才,能产生很高的效益。

  他认为,在海外人才聚集方面,海交会平台已经在海内外有显著的影响力,因此鹏城实验室今年再次依托海交会进行布展,与海内外人才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

  从育人到育企,“全链条”服务海外人才创新创业

  “菁英计划”十年,面向世界培育广州人才

  “广州是最先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地方。”20多年前,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与多位留学回国人才倡议举办“智力广交会”,拉开了广州搭建面向世界引进人才“海交会”的序幕。2011年,广州继续“敢为天下先”,推出了面向世界培育人才、全国首个地方公派留学项目“菁英计划”。一引一培,体现了“广聚天下英才”的胸襟和气魄。

  十年来,该项目选拔资助了350多人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或以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出国学习,目前,已有半数以上学员们学成回国,并为广州亮出了长长的成绩单:69.81%担任技术研发职务,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或荣誉奖项76项;获得省级人才计划资助或荣誉称号42项;获得市级资助项目24项;获得专利授权72项。

  “我们广州培养的这批优秀国际青年人才,正在通过他们的努力,为广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领导陈玉元说。

  广州安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超就是“菁英计划”的受益者。2013年,他通过计划资助入读了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5年,在海交会前身、第17届留交会上,全球创新人才和项目在广州的涌动活力让他坚定了回国创业的想法。2017年,他在广州生物岛创立了安方生物,致力于研发肿瘤液体活检的关键技术。

  师夷长技以强国,师夷长技以兴穗。“‘菁英计划’不同于高新高薪揽人的引才方式,广州市政府愿意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做起,以付出时间的成本来培养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这种务实的精神令人尊敬和感动。因为只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才能在国家的科研领域持续的进步。”看到“菁英”十年的硕果累累,韩超有感而发。

  210亿元资金池,助2100家广州科企突破“从0到1”

  在海交会重磅活动2020中国科技金融论坛上,一组亮眼的数据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2015年以来,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已累计为超过2100家企业发放贷款总额超过210亿元。2017年以来,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获得投资机构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26家,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目前,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已落地运营9只子基金,实缴总规模超过28亿元。19家广州企业申报科创板,其中6家企业已成功上市。

  “‘生于科技、长于金融、成于市场’。我们围绕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打造‘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为科技企业插上金融‘翅膀’。”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林艺文说。

  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为海外人才在穗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保障——韩超与他创办的安方生物也在列。不久前,安方生物获批了1000万元的科技信贷。韩超表示,长期、大量的研发投入让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未必有充足的盈利能力以获得传统银行信贷,科技信贷解决了这个痛点,尤其对于受到疫情冲击的企业来说。

  “广州科技信贷优势在于,银行给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如果赔了,50%的风险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承担。我们企业在开发区,剩下40%的风险由开发区承担。这意味着90%的风险已经有市、区帮助企业兜底了,这让企业更敢于做‘从0到1’的创新、更原创性的创新。”韩超告诉记者,安方生物研制的检测设备目前已在北京、广州、深圳的三甲医院做临床测试,明年将在广东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创新“以赛、以投代评”机制,由市场主导“选骏马”

  记者留意到,安方生物还有一笔300万元的“资金弹药”来自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的奖励。2019年,安方获得了市赛的一等奖、省赛的二等奖。“比赛给创新创业者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与生物医药行业同行切磋交流,同时也能借助大赛的平台让更多投资机构更好地了解我们。”在国赛半决赛路演结束后,场下不少投资机构都主动与韩超交换了联系方式。现在,他已与投资机构就A轮投资进行对接。

  2017年以来,广州市科技局大胆探索实施“以赛代评”,将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题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深度融合,探索“赛马场上选骏马”的市场化评选机制。2020年,大赛更是首次探索实施“以投代评”与“以赛代评”联动创新机制,进入半决赛的成长组企业,将获得机构投资500万元以上。

  除创新创业大赛外,广州还通过多种渠道为科创企业和投资机构“牵线搭桥”。 在海交会首日,广州市2020年科技金融服务周也随之启动,从12月18日开始历时一周。广州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各银行、金融机构、创投机构、产业园区,为科技企业提供项目路演、投贷联动对接、科技金融高端论坛等多场活动,拉近企业与资本距离,减少“信息不对称”。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